自 2017 年起,帕维尔·杜罗夫(Pavel Durov)与尼古拉·杜罗夫(Nikolai Durov)就曾高调宣布将推出 Gram 加密货币 与其底层 TON 区块链平台。然而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 的紧急禁令、市场透明度不足、以及潜在的政治阻力,让这一宏大计划时刻处在“夭折”边缘。本文深度拆解 Gram 与 TON 所面临的七大关键风险,并结合最新合规动态与投资者疑问,帮助你快速判断项目可行性。
SEC 狙击:最大黑天鹅仍在飞舞
2019 年 10 月初,美国 SEC 一纸临时禁令 紧急叫停 Gram 的代币销售,理由是:
- Gram 可能属于 未经注册的证券发行;
- 17 亿美元的早期募资涉嫌向 美国境内投资者 违规开放。
这一举措直接冻结了私募代币的交付计划,令已完成付款的投资人陷入 “付了钱却拿不到币” 的尴尬境地。至今,美国法院的裁决仍要求 Gram 代币在合规问题解决前不得进入二级市场流通。如果 SEC 坚持将其定性为证券,所有代币或需重新注册并接受更严格披露。无论结果如何,项目时间表都将被迫 推迟至少 12–24 个月。
市场沉寂:信心真空导致流动性困境
大宗代币销售本是项目的“导火索”,也是社区的“温度计”。然而,自 Telegram 社群冻结任何公开讨论 起,二级市场对 Gram 的预期持续降温。链上数据聚合平台 CoinMetrics 指出:
- Gram 场外溢价 较 2018 年顶峰下跌 65%;
- Telegram 社区日活量 不足同期新项目均值的 30%。
缺乏透明沟通放大了“不确定风险”——投资者宁愿持 USDT“观望”,也不愿承担 “长线锁仓”+“政策变数” 的双重暴击。流动性枯竭意味着日后上交易所时 深度极差,价格极易大幅波动。
政治阴影:平行货币难以被监管“放行”
无论 Gram 是否被定义为证券,其更大的争议在于 “可能挑战法币主权”。多位宏观经济学者提醒:
- 若 Ton 网络数千万用户同时转向 Gram 作为日常支付手段,监管层势必担忧 货币政策外溢风险;
- 俄罗斯与欧盟正在起草 “稳定币+匿名支付” 监管框架,一旦落地,Gram 或被要求内置 可追踪地址 与 KYC 节点,直接损害其最初“保护隐私”的价值主张。
政治博弈的不确定性,让传统风投与养老基金必须在外部压力与内部合规限制间反复权衡,从而减少潜在“子弹”。
技术与融资缺口:宏伟蓝图难跨越现实沟壑
官方白皮书曾描绘出 “百万级 TPS + 分片链 + 去中心化存储” 的宏大愿景,但 测试网节点掉线率 在 2019 年下半年高达 15% 以上,远超行业可接受阈值。同时,原计划的 第三轮募资 12 亿美元 最终只到账不足 2 亿,研发团队被迫大规模裁员并砍掉了 分片链跨合约调用、即时匿名交易 等高阶功能。
投资者担忧:“如果主网再次延迟,剩余募集款恐怕连节点维护费都不够。” 在软件尚未健壮、资金厌恶风险的当下,任何一次技术失误都可能触发 二次踩踏。
投资者 FAQ:关于 Gram 你必须弄清的 5 个疑问
Q1:我现在还能买到 Gram 吗?
A:公开市场尚未开放,私下 OTC 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多数交易群只能转让“未来债权”,风险极高。
Q2:拿到币会被锁仓多久?
A:早期私募条款显示 70% 代币需在主网上线后 分 4 次解锁,每次间隔 6 个月;若项目延期,解锁同步顺延。
Q3:主网上线后会不会暴涨?
A:暴涨需同时满足 监管放行 + 技术稳定 + 社群热度 三大条件,目前无一兑现,不可盲目乐观。
Q4:我可以向 SEC 或 Telegram 索赔吗?
A:美国地区投资者可加入 集体诉讼;非美籍用户则需视当地法规及个人购币合同具体情况而定。
Q5:回本周期大概几年?
A:乐观估计 2–3 年,悲观估计币价归零。建议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,用可支配资产的 不超过 5% 去博弈。
同类项目对比:为什么 Tone、Algo 看似更稳?
把同样主打 高 TPS + PoS 共识 的 Algorand(Algo)、Flow 以及国内热门 Conflux 放在一张图里,会发现:
- Algorand 已公开透明地进行 4 轮合规审计;
- Flow 背靠 NBA Top Shot,拥有可验证的商业级应用;
- Conflux 则获上海市政府基金 千万级人民币 支持,落地场景明确。
相比之下,Gram 仍停留在 “只有白皮书 + 法律缠斗” 阶段,未来想象空间被大幅压缩。
退出策略:三种仓位处理思路
早期私募份额
- 若对监管及技术长期看跌,可在 OTC 市场最高折价 15% 以内 协议转让 债权;
- 如持有量巨大,可分批次 设立可转让 SPV(特殊目的载体),降低一次性抛压对价格的冲击。
场外二级接盘
- 现阶段任何人用真实 Gram 做对手盘都有诈骗嫌疑,建议使用 托管合约 或 多签钱包 作担保。
观望中的散户
- 等待官方公布 明确的主网上线时间 + SEC 和解方案,再依 二级市场深度 决定是否入场。
写在最后:至今仍悬空的 17 亿美元大考
从 2018 年 2 月首轮募资 8.5 亿美元 起,Gram 与 TON 注定是一场“巨人与体制的拉力赛”。当 监管利剑、技术短板 与 政治担忧 同时袭来,任何单一变量就能让 17 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。对普通投资者来说,最安全的姿势依旧是:
- 充分理解 SEC 最新动议;
- 关注 测试网漏洞修复公告;
- 用 可承受亏损资金 进行小比例试水;
- 保持 至少 24–36 个月 的耐心周期。
只有当 合规绿灯、技术稳定、社区繁荣 三重奏齐响,Gram 才可能从“高风险概念”化身“值得长期持有的加密资产”,否则它随时可能成为 “区块链史上最大规模未竟项目” 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