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O主网上线:Arweave开启去中心化计算与存储融合新时代

·

核心关键词:AO主网、去中心化计算、Arweave、AO代币、分布式存储、DAO应用、加密经济激励、跨链桥接


AO主网正式发布:一年测试网后的重磅升级

在经过12个月、超过7000万美元的资产桥接测试后,Arweave生态中的AO主网于2025年正式上线。与一年前的公开测试网相比,主网的最大变化是AO代币的正式流通:所有曾在测试阶段桥接资产的开发者与普通用户,现在可以通过官方桥接工具释放并自由转移手中的AO代币。

两个细节值得留意:

  1. 流通的AO代币大部分源自“公平启动”,没有任何私募与预售,全部基于公开规则分配;
  2. AO与Arweave原生代币AR共存:AR继续用于永久性分布式存储,AO用于并行执行及计算激励,两者互补而非取代。

去中心化计算的全新架构

AO并不仅仅是另一条高性能公链,它的设计亮点是并行化、模块化

换句话说,AO让所有链上操作像调用云函数一样简单,同时保持真正去中心化的安全边界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AO的出现使“Web3世界的亚马逊云(AWS)”成为可能。

真实场景示例

想象一个链上AI市场:

AO代币经济模型:21M硬顶、双轨激励

类似比特币的稀缺设计,AO最大供应量锁定2100万枚。分配方式清晰透明:

这种“以用量换激励”的策略,使AO更像一台自生长引擎:

对Arweave存储需求的引爆效应

过去,开发者只在备份、审计或NFT元数据场景使用Arweave;如今,AO的每一个计算单元都在持续读写这一冷存储层。根据Dune Analytics的统计,主网上线首日Arweave新增有效存储容量就比上月平均值激增450%。

短期看,这将直接提高AR代币的燃烧速度;长期看,意味着Arweave将成为去中心化世界的默认硬盘,再不会沉寂。

生态路线图:2025下半年即将开启的三件大事

  1. AI Agent Starter Kit:一键部署链上自主代理,调用OpenAI、DeepSeek或本地模型均可。
  2. 跨链标准扩展:支持Cosmos IBC与Ethereum rollups间双向资产流转,打通主流DeFi池深度。
  3. 硬件加速TEE池:合作方将提供可验证的安全飞地节点,降低AI训练和隐私计算成本。

开发者社区同步启动200万美金“青苹果基金”,首轮赏赐已开放申请。


常见问题 FAQ

Q1:我已经在测试网存入DAI,如何查看可领取的AO额度?
A:连接钱包后,在官方桥接门户点击“检查快照”即可看到预估收益;无须额外操作,系统会在领取按钮可用时推送通知。

Q2:AO代币能否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直接列出?
A:可以。首批支持AO/AR与AO/ETH交易对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正在投票上线,主网代币质押池也同步启动,可在链上自托管完成兑换。 👉 一文看懂如何在钱包里安全地首刷AO流动性并规避滑点。

Q3:普通开发者怎样参与生态建设?
A:将任意Web应用的前端或后端脚本打包成Docker镜像,上传至AO Registry并声明所需计算资源,系统将自动匹配激励池;每次调用都可获得AO激励份额。

Q4:为何选择Arweave做数据锚定,而不是其他Layer2?
A:Arweave的永久存储机制既消除了“状态租金”担忧,又能后期审计历史计算轨迹;对AI模型这类需要长期复现实验的科学场景尤为关键。

Q5:AO主网上线后的实时TPS与Gas费预计是多少?
A:测试网阶段峰值记录为6,500 TPS;Gas费采用分层模型:计算资源越富余,单笔费用越低,典型DeFi调用< $0.01,AI推理$0.05–$0.1不等。

Q6:我可以把存进去的DAI或stETH随时撤回吗?
A:可以。系统提供7天冷却期的“快乐撤桥”,超出冷却期则需排队;此机制防止激励池被“白嫖后立即跑路”地短路。 👉 查看7种巧妙策略,在保证收益的同时减少撤桥等待时间。


结语:计算与存储的“双螺旋”正在成型

随着AO主网上线,Arweave已把“去中心化存储”升级为“去中心化存储+计算”的一站式底座。开发者既能把不可篡改的原文本永久留存,又能让链上AI、DeFi、DAO在毫秒级内并行运行。
如果说原来的Arweave是一张浩大的硬盘,那么现在的AO便是在这张硬盘上装上了一块分布式GPU,24小时不关机。
下一批颠覆式应用,也许就诞生在你的钱包与IDE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