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为何又一次大起大落?CryptoQuant:新鲜“巨鲸”正分批恐慌套现

·

过去两周,比特币从 10.7 万美元冲上 11.1 万美元后再跌回 10 万关口,投资者心理随着每根 K 线上下过山车。链上研究机构 CryptoQuant 最新报告显示,真正搅动市场的并非老牌持币者,而是高额买入、承压能力更弱的新晋“巨鲸”。他们的实际亏损与集中抛售成了这股剧烈波动的隐形引擎。

新“鲸”画像:高价建仓、换仓动作快、最怕负面新闻

CryptoQuant 分析师 JA Maartunn 用链上数据勾勒出了这批“鲸”的三个特征:

  1. 建仓时间相对新: 大多数新地址在 2025 年 4 月以后才开始积累 1000+ BTC。
  2. 成交均价集中在 10.6–11 万美元区间,一旦跌破心理价位便迅速止损。
  3. 存放于交易所的 BTC 数量大幅上升,出现“提币潮”前就抢先转出挂单,形成虹吸般抛压。

正因如此,当市场价格短暂穿过 11.1 万美元时,新巨鲸抛售比例高达 85%,直接将涨幅全数吞没。

两小时损失近亿美元:6 月的三次大跳水复盘

每一次跳水,都跟新鲸地址大额转账至交易所的动作高度重合。

👉 错过关键抛筹信号?一次弄懂链上巨鲸追踪逻辑

交易所“巨鲸活跃度”:测量恐慌的体温计

CryptoQuant 用“交易所巨鲸比例”量化买卖力道——即单笔 1000 BTC 以上转账占交易所流入总量的份额。

如果该指标持续下行,比特币才有底气挑战 11.1 万上方的大级别阻力。

老鲸冷眼旁观,新鲸草木皆兵:两张表看懂角色差异

“老鲸”平均获利率仍超过 300%,他们的币打包进了冷钱包,甚至趁暴跌默默加仓;而新进“巨鲸”以现货 ETF 通道合规场外交易为主,流动性充足,但心理防线也因此更低。加密市场的不确定加上传统媒体的轰炸,让其在 24 小时内就可能从“坚定看多”到“清仓离场”。

未来一月展望:哪些关键门槛决定巨鲸卖压

  1. 现货 ETF 七日净流入。若机构端资金回补,比特币稳住 10.5–10.8 万美元箱体的概率会增加。
  2. 宏观冲击窗口。美联储议息、地缘局势或美股财报季都可能成为新鲸再次恐慌 exit 的引线。
  3. 链上盈亏比。CryptoQuant 的“未实现盈亏比”正处在 1.03 的危险节点,一旦下探低于 1,负面螺旋将迅速放大。

简言之,看不见摸不着的人民币、美元不是市场真正的心跳;链上地址里近两百万枚 BTC 的浮亏才是。

👉 现在就能查:实时大数据解锁巨鲸行为模式


常见问题与解答(FAQ)

Q1:如何识别链上“巨鲸”是新是旧?
A:可用 CryptoQuant 的“链上年龄分布”或 Glassnode 的实体生命天数指标。持有时间短于 30 天且余额超 1000 BTC 的地址往往归类为新鲸。

Q2:巨鲸比例多高才代表“真要砸盘”?
A:历史上,当该比例 >25% 并同步出现交易所净流入增长超过 5000 BTC/日时,短期回调概率高达 76%。可把它当作“巴甫洛夫铃声”。

Q3: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对冲这种波动?
A:

  1. 现货定投 + 固定止盈;
  2. 套保:在 10.2–10.3 万美元埋伏少量看跌期权;
  3. 关注巨鲸提币换回交易所的链上告警,提前降低杠杆。

Q4:老鲸一直没出货,是否代表牛市还在?
A:老鲸不动 ≠ 行情必然走高。市场抛压主要看边际亏损新地址的行为,加上宏观环境突变,老鲸也可能调仓,不可单纯按时间维度迷信“钻石手”。

Q5:“新鲸”是不是一个永恒危险?
A:并不是。一旦这波恐慌出清,筹码重新回到长线资金手中,市场将回归更稳健的上涨节奏。关键在于亏损筹码消化程度,而非贴标签。

Q6:比特币还能冲破 11.1 万美元吗?
A:短期关键在于新鲸实际亏损是否缩小、交易所流入是否连续两日低于 3000 BTC,同时 ETF 资金呈现七日净买入;多空力量重新平衡后,11.1–11.3 万区间才会浮出水面。


总之,剧烈波动既是新“巨鲸”高价买入后风险暴露的结果,也是市场自我修复的一次洗牌。下一次突破,也许就藏在这些数据跌到令人心安的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