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加密资产价格波动剧烈,投资者需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。
2023 年开局,“数字黄金”跑赢了所有传统资产
今年第一季度,比特币上涨约 70%,这一涨幅已秒杀全球主要股指、债券与贵金属。然而,亮眼数据并不等于一致看好——在开放式指数基金里,看空 ETF 的资金流入 反而超过了看多的产品,市场情绪依旧分裂。
看空 ETF 吸金超 1 亿美元:谁在逆势加码?
跟踪比特币反向收益的 ProShares Short Bitcoin Strategy(BITI) 今年净值下跌 47%,但份额规模却已膨胀至 1.49 亿美元。更罕见的是,该基金今年新募集资金 >1.18 亿美元,吸金速度甚至压过多头 ETF 的 ProShares Bitcoin Strategy(BITO)。后者虽然市值高达 10 亿美元、且年初至今上涨 60%,却只募得 8,900 万美元。
流动性一冷一热的背后,透露出投资者对 2025 比特币前景 的深深顾虑:大涨之后,是继续登顶还是高位回调?
作为“避险叙事”的比特币,本轮上涨真的靠避险吗?
美联储紧缩周期好似按下暂停键,欧美银行业风险又隔三差五登上头条,这让 比特币避险属性 再度成为话题。但仔细观察资金流向即可发现,本轮涨势并非由新增买盘推动。例如聚焦矿企赛道的 Valkyrie Bitcoin Miners ETF(WGMI) 今年上涨 127%,却只净流入 570 万美元;市场对加密资产的整体 需求端 似乎并不热烈。
不少分析师指出:
- 过去几周三家以上公司突击递交 杠杆式比特币期货 ETF 申请,更多是为抢占交易热点,而非确认趋势反转。
- 比特币缺乏传统估值锚点,基本面与价格走势脱节,放大情绪波动,把“故事驱动”推向极端。
空头最后的希望:以太币会否抢走“主角光环”?
以太 ETF 资金节奏 成为看空逻辑的支点。虽然 比特币暴涨70%,以太币涨幅落后约 10 个百分点,但市场紧盯的上海升级完成,却未出现预期中的抛压。换句话说,以太币短线抛压并未兑现,ETH/BTC 之比 正在悄然回升。
Crypto is Macro Now 特约作者 Noelle Acheson 分析:“如果 以太币后续补涨,部分多头可能从比特币调仓至以太币,以锁定相对收益。”正是这一潜在 资金轮动路径,构成了 空头仅剩的希望——只要 ETH 走强,比特币买盘就能被打断。
数据与情绪共振:波动或更加剧烈
TIAA 银行全球市场总裁 Chris Gaffney 坦言:“市场参与者一半做多、一半做空,不确定性将令波动加剧。” 在缺乏财报、现金流这类传统锚点时,任何宏观风向与热点轮动,都可能让价格 单日振幅超过 10%。
投资者必读 FAQ
Q1:比特币暴涨70%,为何看空资金还不撤退?
新流入的 BITI 份额多为短线交易者,用于对冲高位回撤或赚取波段波动收益,而非简单“逆势看好跌势”。
Q2:现在进场是否太晚?
牛市不言顶,熊市不言底。关键在于头寸管理——把仓位分为核心仓与机动仓,留有纠错空间,同时设定 阶梯止盈或移动止损。
Q3:以太币真的能反超比特币吗?
如果上海升级后质押解锁与机构 ETH 托管通道全面升级,ETH 可能在资金面迎来新一轮叙事;但宏观环境、监管动态仍是最大变量。
Q4:比特币能不能继续充当“数字黄金”?
“避险”只是叙事之一。比特币被重新定价 需要深度绑定机构托管、合规 ETF 与合规衍生品三大基础设施,目前仍在途中。
Q5:如何防范高杠杆风险?
- 绝对禁止孤注一掷:单一加密资产仓位 ≥总资金 10% 就已算激进。
- 远离高息借贷:USDT/USDC 等稳定币年化 ≥15% 的“无风险高收益”基本可认定为 潜在暴雷高危信号。
Q6:散户有没有更低门槛的空头工具?
除 BITI 外,合规交易所的 反向永续合约、部分券商提供的结构性票据,都是可选项;但入场前先问自己:能否承受归零风险?
揭秘空军“最后一张底牌”前,先做仓位扫描
👉 立即检验你是否已落在高风险区间?点这里一测便知!
炒币还是挖矿?短线还是囤币?想清楚再动手
👉 熊市也能躺赢的加密资产配置方案,错过可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