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外滩智本汇”沙龙第八期:一文看懂区块链的现状与未来

·

关键词:区块链技术、加密经济学、数字货币、监管政策、供应链金融、分布式商业、去中心化、金融监管

2018 年 3 月 31 日,“外滩智本汇”沙龙第八期在复旦大学思源报告厅举行,聚焦 “区块链的发展现状与趋势” 。活动由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发起,汇集学界、金融界与技术界的顶尖头脑,旨在信息共享、产学融合与校企合作。以下为你精心梳理的速记精华,帮你用十分钟快速消化四位大咖的核心观点。

一、数字化迁徙:为何区块链被视作第五次范式革命?

洪伟力(复旦经院客座教授、华人文化控股董事总经理)在现场开宗明义:
“继大型机、个人电脑、互联网、移动社交之后,区块链正成为第五大颠覆式创新。”

他强调,数字迁徙正把人类从 原子世界迁入比特世界,而区块链恰是新的经济规则制定者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部“自动运转且无法篡改”的全球账本,既记录价值,也记录契约。

二、肖风:加密经济学视角下的“分布式商业”崛起

肖风(万向控股副董事长)将其主题 “数字化迁徙、区块链与加密经济学” 拆解为四个关键词:

  1. 低边际成本——在区块链网络里复制一份数字资产的成本几乎为零。
  2. 自组织——靠代码与算法即可进行治理,省去传统中介。
  3. 指数级增长—— token 经济激励可迅速聚集全球算力与资源。
  4. 第三只手——政府、市场之外,分布式商业成为新的资源配置力量。

他同时给出 区块链三阶段 的发展路线图:

👉 想抢先布局下一轮加密红利?这份策略指引值得你精读三遍

三、白硕:币圈与链圈的分野到底在哪?

白硕(阡寻信息董事长、上交所原总工程师)在技术层进行了“拨乱反正”:

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已经为 供应链金融、数字资产确权 提供原型方案,但性能、跨链、隐私计算仍需突破。对于政策走向,他大胆预测:
“各国法定货币的数字化会提速,监管会向资本市场标准靠拢。”

四、杨东:ICO 风险不可忽视,穿透式监管才可持续

杨东(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)提醒所有人:
“技术向前一步,监管不能落后半步。”

他用 四大风险 解释为何各国对数字货币态度不一:

  1. 货币政策冲击——虚拟货币可能削弱央行宏观调控。
  2. 金融诚信问题——匿名性被用于洗钱、恐怖融资。
  3. 市场波动剧烈——价格与价值容易脱节,放大系统性风险。
  4. 技术安全缺陷——智能合约漏洞、私钥丢失等事件层出不穷。

对于 ICO(首次币发行) ,杨东提出“宽进严管”思路:

他建议中国应采取“宽松监管链圈、从严监管币圈”的差异化策略。

五、李伟:从概念到落地的三大阶段

李伟(趣链科技创始人)带来大量一线案例,把 “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实践” 拆成三个阶段:

  1. 可信协同平台——解决 多方协作中的数据不对称 与“扯皮”难题。
  2. 标准价值传输协议——把通行协议从“信息层面”升级到“价值层面”。
  3. 分布式商业基础设施——让任意商业生态都可以通过区块链升级信用体系。

他重点举例:

👉 一步掌握供应链金融区块链落地方案,解锁企业降本增效新套路

六、圆桌火花:四大焦点回答

活动最后的互动讨论环节,嘉宾与观众围绕 技术成熟度、监管真空、人才短缺、投资热点 等四大焦点展开了碰撞,形成以下共识:

FAQ:你最想弄明白的六个区块链疑问

Q1:普通人如何简单理解区块链?
A:把它想成多人共享的“透明记事本”,新增内容需全员投票确认,一旦写定便无法涂改。

Q2:比特币和区块链是一回事吗?
A:不是!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的“应用”,区块链则是底层技术,两者关系类似微信与 4G 网络。

Q3:为什么区块链挖矿耗电惊人?
A:工作量证明(PoW)机制需要全球算力竞争解题,计算量大导致高能耗。未来会转向更节能的权益证明(PoS)。

Q4:目前有哪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落地案例?
A:深圳电子发票、浙江“链上政务”、马士基跨境物流,已在效率、防伪、成本方面取得可量化成果。

Q5:投资区块链项目风险几何?
A:技术、市场、政策三重风险叠加,建议先深入研究团队、代币经济模型及合规性,再决定是否介入。

Q6:中国未来会全面禁止数字货币吗?
A:官方对“币圈”从严治之,对“链圈”则鼓励技术试验。央行数字货币(DCEP)已进入试运营,无全面禁止迹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