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 年 5 月 22 日,程序员拉斯洛·汉耶茨(Laszlo Hanyecz)在比特币论坛贴出了“有没有人愿意用 10,000 颗 比特币 给我送来两个大号披萨?”的帖子。当时,这笔兑换只用了 41 美元。谁也没想到,14 年后,1 颗 比特币价格 已接近 10 万美元,10,000 颗也就是接近 10 亿美元。
比特币披萨日:10 亿美元晚餐的起源
为了纪念这次“豪华”外卖,全球 加密货币社区 把 5 月 22 日定为 比特币披萨日。每当人们问起 比特币首次购买 是什么,答案永远绕不开那两片玛格丽特和意式辣香肠。
当年交易是怎么完成的?
- 拉斯洛在论坛发出请求后,另一位用户杰里米·斯特迪万(Jeremy Sturdivant)接受挑战。
- 杰里米用信用卡在当地 Papa John's 下单,实际只花了 25 美元的原材料钱。
- 收到披萨后,拉斯洛立刻在论坛上传“证据照”,10,000 颗 比特币 正式流转。
“我用 10,000 颗比特币买披萨。”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开启了数字资产与现实商品点对点的第一次握手。
如果保留 10 年:从 41 美元到 10 亿美元
随着 比特币 行情一路飙升,那段披萨照片被戏称为“价值十亿美元的桌面壁纸”。如果将收益折算:
- 2021 年 5 月:单价 5.5 万美元,10,000 颗值 5.5 亿美元。
- 2025 年 5 月:单价区间 9.6–10 万美元,最高可达 10 亿美元。
换一句话:平均每天披萨溢价 7,301,369 美元,真·一口几十万。
👉 想知道今天该用多少 比特币 点一份外卖?快速换算工具在此!
汉耶茨的后半生:后悔还是平常心?
拉斯洛后来接受采访,坦言自己并不后悔:“如果当年没人愿意收币,比特币 可能根本不会流通。”对他来说,那是一次成功的社区实验,而不是数字资产的“终极兑换”。
他是否还持有比特币?
- 守口如瓶:无论媒体如何追问,他从未透露冷钱包或热钱包里还剩多少 比特币。
- 开源贡献:他把精力放在改进挖矿算法,用 加密货币技术 而非投机证明自己。
- 哲学态度:面对 10 亿美元的故事,他只说“这东西的本质是花掉,而不是囤积”。
有人猜测:或许 2011 年 比特币价格 破 1 美元时,他就把大部分币出清,买下了更大号的大电视和更丰盛的披萨——只是没有拍照炫耀。
比特币首次购买留下的启示
这次交易之所以被称为“第一个里程碑”,核心并非贬值与否,而是证明 加密货币 可作为交换媒介:
- 降低了全球参与者的心理门槛——原来 比特币 真能换“柴米油盐”。
- 刺激了早期支付网关、钱包、交易所的开发,为日后基础设施提供场景。
诞生了经典恐惧与贪婪叙事:
- “我没在 2010 年屯币,错过一个亿!”
- “买了两披萨就被载入史册,值了!”
👉 立刻查看实时 比特币行情,测算自己如果当年买入现在身价几何
常见问题 FAQ
Q1:为何 10,000 颗币一次性花掉,而不分批买?
A:2010 年社区规模极小,币价接近零,没有交易所方便拆分,也没人觉得未来会暴涨。
Q2:这 10,000 颗 比特币 现在流向何处?
A:追踪链上数据可知,2010 年交易后的币在约两周内就被分散到多个地址,部分已在 2012–2013 年高价出售。
Q3:比特币披萨日一定要吃披萨吗?
A:当然不必。全球社区流行在这一天以 加密货币 结账便利零售,如咖啡、游戏点卡、公益捐赠都算致敬。
Q4:如果我现在也想体验“史诗”外卖,该准备多少 比特币 ?
A:以当前 100,000 美元/颗计算,一张 25 美元的外卖仅需 0.00025 BTC,差不多 25,000 聪(Satoshi)。
Q5: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投资原则?
A:确保持有资产安全,做好自我托管,别轻信中心化平台,更不要因暴富神话打乱理性判断。
Q6:今年的比特币披萨日有什么活动?
A:交易所、咖啡馆、NFT 艺术空间都会推出限量披萨 NFT 和链上支付折扣,搜索当地社群即可参与。
小结:把披萨吃成历史的注脚
从 41 美元到 10 亿美元,这段 比特币首次交易 不仅展示了 加密货币 的惊人涨幅,也提醒我们:真实价值不仅来自币价,更来自使用场景。每一口都昂贵,但真正甜的,是见证一个行业从无到有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