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关键词:加密托管、数字资产、纽约梅隆银行、道富银行、花旗银行、比特币、以太坊、代币化、机构入场、监管
从高盛到花旗,历史上以“智能赚差价”闻名的华尔街银行正在把视线从债券、ETF 转移到加密货币。一间又一间曾礼貌观望的百年大行,开始悄悄试点数字资产托管、比特币业务,甚至押注下一波代币化浪潮。为什么会突然集体转向?散户或许还没察觉,但任何关注 加密托管、比特币 与 以太坊 动向的投资者都需要知道:游戏规则已经改变。
监管风声:风琴声中的狂舞
银行的犹豫从来不是技术,而是监管。过去拜登政府时期,以 “会计指导” 为代表的条款令持有加密货币的成本高到无法接受。2025 财年刚过六周,特朗普政府迅速撤销这项规则;接着 FDIC 等主要监管机构松口——风向变,闸门开。没有迷信政治立场,只有冷酷的 利润最大化 法则:当监管不再足以阻碍买卖,华尔街便像嗅到血腥味一般冲进来。
三大金融机构的加密布局全景图
1) 道富银行:2026 分阶段上线
- 功能:数字资产托管 → 代币化资产服务 → 质押与抵押管理
- 关键句 “2026 年,从托管开始,需获美联储批准。”
- 明确路线:先解决“放哪”问题,再延伸至使用价值。代币化 被定位为核心引擎。
2) 纽约梅隆银行:已试点,在观望
- 功能:比特币、以太坊小规模托管,下一步 多链代币组合。
- 已有客户:家族办公室、捐赠基金、注册投资顾问。
- 延伸:将托管业务当作 ETF 发行人的“金库”,与现有的 Coinbase 队伍正面竞争。
3) 花旗银行:合作优先、产品未落地
- 战略:自建 + 外部伙伴“两条腿走路”;内部称为 “机构客户定制计划”。
- 官方口径:“我们正聚焦资产代币化与数字资产托管能力提升。”
银行进入的三步逻辑:托管 → 代币化 → 杠杆
银行对加密货币一向采取“三层递进”打法:
- 先在新资产板块做后勤服务(加密托管),消除客户对安全性的顾虑;
- 再以托管账目为锚,推出 代币化、质押与托管融资,把资产使用率提升到传统固收的同等水平;
- 最终迈向自营交易及主经纪业务,与传统做市、对冲、闪电贷剥丝抽茧无缝对接。
由于监管依旧分步骤审批,入场顺序严格遵循上述规则,而非随意跳跃。
加密货币公司如何不变成“淘汰品”
Coinbase、BitGo、Anchorage Digital 正紧张思索“生存策略”。
- 场景 A:成为银行的外包技术伙伴,输出冷钱包、KYC、API。
- 场景 B:联合产品,如 “银行门面 + Coinbase 基础架构” 的混合托管。
- 场景 C:专攻长尾代币、DeFi 质押协议,避开“蓝筹股”主战场。
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谁赢?答案:更合规的那一个。
福布斯 50 强“加密路线图”中的高盛样本
高盛的渠道人脉与牌照深度无人能及,但目前仍止步于现金结算的比特币期货与 CME 合约。根据知情者, 高盛如想直接提供现货比特币交易,需过两道枷锁:
- 美联储的“绿灯”
- 纽约州 BitLicense
一位接近高盛的数字资产人士表示:“即便拿到所有批文,我们还会评估商业回报是否覆盖监管资本成本。”
同理,市场上其他银行的扩张故事并非“一帆风顺”,而是“战战兢兢”。
机构流动性的“锁链”正在松动
银行一旦完成合规模块化,预计将持续解锁庞大的机构资本:
- 美国高校捐赠基金:管理总值 $870B
- 共同基金:管理资产 $21T
- 财富管理机构:管理资产 $5.4T
这些势力要想把目标权重 1–3% 的资金分配到 比特币 及 以太坊,首选是银行级加密托管——这正是华尔街嗅到的“甜蜜现金奶牛”。
代币化:把债券切片后放进区块链
除了单纯的加密货币沉积,资产代币化更像是华尔街想再造一次“按揭债分层的美梦”。
- 场景:货币市场基金装进链上通证,实现 7×24 小时清算;
- 衍生:代币化资产既能当托管品,又能当保证金;
- 收益:自动化清算降低资本闲置是一场 10–30 bps 的“表面无风险利润”。
FAQ|你最关心的六大疑问
Q1:银行托管加密货币真的安全吗?
银行沿用传统托管准则:分层密钥、地理分散、第三方审计,保险保额大幅提高。从理论上说,“大而不能倒”比科技公司更稳,但监管尚未给出存款保险的直接扩展条款,仍需投资者自我评估。
Q2:比特币或以太坊会因为银行涌入而暴涨吗?
短期影响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——真正的增量资金是长线权重管理人。如果他们在季度再平衡时把多资产组合的 1% 换成比特币,每个月将新流入约 50–70 亿美元,市场深度足以支撑稳步上涨,而非瞬间爆拉。
Q3:普通散户该如何受益?
- 观察 BTC/ETH ETF、指数基金的银行托管变动信息
- 对比不同托管费率,找到费率压缩基金
- 用银行托管的份额你可间接拿到更高透明度
Q4:银行会面向零售提供比特币现货交易吗?
短线仍看监管签字。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当前仅对 合格机构与财富管理客户 开放,小散户短期内别想一键在 App 里下单比特币。
Q5:代币化资产与稳定币有啥不同?
稳定币锚定于单一法币;而代币化资产锚定于实体证券,如国债、商业票据,甚至收益凭证,它们允许程序化抵押,套利空间更广。
Q6:会否重现 2008 年次贷危机?
监管已开始要求披露链上嵌套结构、实时储备证明;若遵照现行“列示全部敞口+可审计代码”法则,黑天鹅概率会低于当年杠杆化次贷。
结语:旧巨头的新故事
当加密托管、数字资产、代币化在金融监管闭环中被一一打磨,传统银行与原生加密货币公司的边界终将模糊。不要再用“传统vs创新”的二元叙事去理解市场的演进:所有机构都在赶同一条船——谁先掌握合规优势,谁就能多分一块百亿美元的“入门费”。
市场留给观望者的时间窗口,已成为稀有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