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速读:为什么是“央行数字货币”成为热门关键词
自 2016 年以来,“央行数字货币”“法定数字货币”“CBDC” 频繁出现在政策文件、学术报告与媒体报道中,引发全球关注。2025 年的今天,当人们回顾整场变革的起点,中国金融培训中心在 2017 年 9 月 5 日举办的那场“金培学堂”第二期专题讲座,无疑是重要的时间坐标。本文基于当日讲座内容,重新梳理 央行数字货币、数字人民币、区块链技术 等八大关键词背后的核心逻辑,帮你一分钟看懂“金色未来”的底层技术、设计思路与战略抉择。
讲座全景:100 余名干部如何共享这场跨界知识盛宴
当年讲座采用 创新共享培训方式,中国金融培训中心与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行长“金融改革与创新专题研修班”首次联学,现场 100 余名干部共同聆听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 的专题报告。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(又称“数研所”)被视为 数字人民币 的“技术发动机”,所长亲身上阵,用 90 分钟时间拆解“央行数字货币”的八大关键问题。
关键词一:政策背书
姚前开场即强调,总行领导高度重视 数字货币 发展,将其定义为“平衡公权与私权的制度安排”。换言之,它不是单纯的技术实验,而是一整套 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升级 的顶层设计。
关键词二:科学界定“央行数字货币”
官方口径对 CBDC(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) 的定义可浓缩为一句:
“由人民银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、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。”
与传统电子支付不同,它强调 法偿性——任何人都必须接受——与 M0 替代——流通层级对标纸币而非存款。
关键词三:双层运营体系——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协同之路
姚前指出,全球主要有两条发行路径:
- 直接面向公众的 单层模式
- 传统“央行—商业银行”双层模式
中国选择的是 双层模式,核心考量有三:
- 兼容:不颠覆现有清结算架构;
- 共赢:激发商业银行服务创新;
- 分散风险:将部分运营与技术运维压力释放到商业银行体系,确保系统韧性。
这一模式被称为“可控替代”,数字人民币 以 “小步快跑” 的方式逐步代替纸币,既避免过度冲击货币供应,也保留商业银行利差空间。
关键词四:一类币、两个库、三个中心的系统架构
要让 央行数字货币 真正“跑”起来,需要 系统级工程。当天讲座用一张图说清了国之重器的三张底牌:
- 一种币:加密数字串,带金额、带编号、带央行数字签名;
- 两个库:央行 发行库 + 商业银行 银行库,分别对应央行总账与机构台账;
三个中心:
- 认证中心:负责身份唯一性校验,对接公安、工商等部门;
- 登记中心:记录每笔转移,提供溯源、防篡改、对账;
- 大数据分析中心:实时捕捉异常资金流、精准打击洗钱、恐怖融资等高风险交易。
这套架构至今仍是 数字人民币 的技术底座,也是全球央行同行最常被“抄作业”的部分。
关键词五:区别区块链与 CBDC
现场有研修学员提问:“是不是没有区块链就没有数字货币?”
姚前的回答清晰有力:
“区块链是中国数字货币的可选技术之一,但不是唯一技术。”
换句话说,区块链提供 分布式账本与去中心化共识,却并非 CBDC 必需。根据国家金融安全要求,数字人民币 可以在“无链环境”仅用加密技术完成价值转移。技术中立性是 央行数字货币 保持 25 年乃至 50 年可持续迭代的关键逻辑。
场景化案例:当纸币遇上移动支付,CBDC 如何平衡“普惠”与“效率”?
为了让抽象的技术更易理解,姚前在讲座结尾抛出两个生活化场景:
- 跨境支付:传统 SWIFT 周期 3–5 天,数字人民币 的验证仅需 T+0;
- 乡村普惠:在 4G 信号不佳地区,离线支付功能允许手机碰一碰即可完成交易,真正实现“人人可用”。
这些示例展现了 央行数字货币 的 包容性 与 全球化潜力。
👉 抢先体验离线钱包的 7 个隐藏功能,别让数字资产错过下一站机会!
FAQ:你可能最关心的六个高频疑问
Q1:数字人民币会彻底取代微信、支付宝吗?
A:不会。数字人民币是“法币形态”创新,而微信、支付宝是“支付渠道”创新,两者之间可共存。未来使用微信、支付宝也能支付数字人民币,只是底层资产换成 CBDC 而非商业银行存款。
Q2:双层运营模式下,我手里的钱会不会被“冻结”?
A:数字人民币 遵循银行现钞管理规则,只有在法律授权下才会被冻结。你的隐私受到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的严格保护。
Q3:数字人民币有没有利息?
A:截至目前,数字人民币定位为 M0 替代,暂不计息,这意味着它不会像银行卡活期那样产生利息收益。
Q4:遇到手机没电还能支付吗?
A:可以。通过 双离线支付 功能,两部手机在断网、息屏状态下也能碰一碰完成交易,最高单机可支持 小额多次 的离线消费。
Q5:数字人民币能跨境使用吗?
A:目前已开展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(mBridge)试点,香港、泰国等相关贸易结算率先落地,未来有望覆盖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。
Q6: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、以太币有何区别?
A:数字人民币是 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货币;比特币、以太币则是 市场定价的加密资产,二者属性、风险级别及监管框架完全不同。
余波:从一次报告到全球赛跑
2017 年那场讲座像一颗种子,延展出今天 央行数字货币 的参天大树。五年间,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张至 17 个省级行政区,交易笔数突破 1.2 亿笔。区块链可扩展性、隐私保护算法、双层运营效率 等话题仍在持续迭代。
👉 走进数字人民币沙盒:从“零钱包”到“旅行卡”,解锁跨境支付新玩法!
结语
央行数字货币 不是科幻,已悄悄融入日常支付、跨境贸易、乡村振兴。当我们回望 2017 年秋日的“金培学堂”,会发现技术人才、政策智慧与市场机制在那一刻交汇,为全球 CBDC 竞赛 提供了东方样板。把握现在,就是拥抱下一个十年的金融新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