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约 1,500 汉字,拆解 2013 年那笔 11,000,000 美元的孤注一掷,如何乘着 比特币价格飙升、加密货币市场爆发与 区块链 技术普及的三重浪潮,缔造传奇。
1. 从“Facebook 恩怨”到 比特币 赛道
Tyler 与 Cameron Winklevoss 这对孪生兄弟,早在 2008 年因起诉 Facebook 走入大众视野。同年达成的和解金,反而成为他们 2013 年进入 加密货币市场 的启动资金。当时,两兄弟以均价约 1,000 美元购入 10 万枚比特币,占当时流通量的近 1%。
如果以 2017 年底约 17,000 美元的市价推算,这笔 比特币投资价值约 17 亿美元;截至 2025 年,即便行情几经起伏,市值依旧稳稳站在“亿万富翁”区间,也让 Winklevoss 兄弟被媒体冠以“全球首批比特币富豪”的称号。
2. 缔造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与 ETF 愿景
仅囤币并不能满足这对连续创业家。2016 年,他们创立 Gemini 交易所,对标纳斯达克级别的合规与托管标准,希望为准投资者提供“安全买比特币”的通道。
孪生兄弟随后递交 比特币 ETF 申请,旨在把加密资产纳入传统股票交易体系。尽管 2017 年 3 月美国 SEC 以“加密货币市场操纵风险”为由否决,这一举动却点燃了整个华尔街对 数字资产 的想象,也为后来 比特币期货 上市埋下伏笔。
3. 行情屡创新高的幕后推手
2017 年 11 月,当比特币突破 11,000 美元,两兄弟宣布“从未抛售”。与此同时,CBOE、CME 相继上线 比特币期货合约;短短一年,诞生了逾 100 家加密货币对冲基金。
庞大的交易量导致 Gemini、Coinbase 等交易所短暂宕机,反而印证了 数字资产 流动性需求 正在井喷。Winklevoss 兄弟的持币不动,“长期价值投资者”形象就此定型。
4. 市场质疑与 加密货币监管 拉锯
比特币毁誉参半:批评者称“加密货币泡沫”迟早破裂;支持者认为去中心化 区块链 将革新中国以外的“传统银行体系”。
SEC 于 2017 年紧急叫停加拿大人 Dominic Lacroix 的 13 倍神话 ICO,敲响了监管警钟。进入 2025 年,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推出 加密资产合规框架。对 Winklevoss 兄弟来说,早期坚持 KYC/AML 的 Gemini 反而是最大的制度红利收获者。
5. 他们的持币究竟有多疯狂?
- 公开信息:10 万 BTC
- 不公开信息:家族基金据称还配置 0.5% 资金轻量化持有 ETH、SOL 等 山寨币 做风险对冲。
- 不变策略:零杠杆、零借贷;以 冷钱包+多签 方式分散保管,自证“安全买比特币” 并非口号。
FAQ:关于 Winklevoss 兄弟与 比特币投资 的 5 个高频疑问
Q1:为什么说他们是“首批”比特币亿万富翁?
A1:Satoshi Nakamoto 虽持有约 100 万 BTC,却从未动用过,更未公开身份。相比之下,Winklevoss 兄弟高调布道、持有透明,被业界视为可验证的“比特币富豪”。
Q2:2013 年 100,000 枚比特币就要 1,200 万美元吗?
A2:其实均价更低。11,000,000 USD / 100,000 BTC ≈ 110 USD/枚;2013 年 11 月盘中最高点达 1,200 USD,但两兄弟抄底时点较早,最终加权成本 < 120 USD。
Q3:SEC 否决 ETF 后,Gemini 靠什么营收?
A3:现货撮合手续费、机构托管、借贷业务、NFT 及 加密资产期权——合规优势让它赚取“贫瘠土壤里最肥沃的一小块”。
Q4:“囤妻不抛”是真信仰还是 PR?
A4:兄弟公开表示“比特币年复合上涨率 > 200%”时,抛压即等于对未来价值丧失信心;再则,美国资本利得税极高,长期持有在税务上也更划算。
Q5:普通人如何评估比特币价格未来?
A5:关注两块数据:链上活跃钱包增速、宏观流动性。用谷歌搜索“比特币哈希率”“CME 未平仓量”即可同步全球机构动向。
6. 启示录:持币 10 年的心法
- 重仓不梭哈:借 Facebook 和解金这笔“意外之财”进场,风险可控。
- 合规先行:在各国监管雾蒙蒙时,提前布好牌照、托管与审计。
- 时间复权:历史证明,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虽吓人,拉长周期后仍跑赢绝大部分资产。
Winklevoss 兄弟用 12 年写就一则教科书级的 区块链 传奇:当技术浪潮袭来时,锚定长期、合规与稳健,就能把 1,100 万放大到 10.8 亿美元——不仅兑换财富,更赢得“未来布道者”的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