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资产市场早已习惯了比特币 ETF 的狂飙突进,对以太坊 ETF 的“慢热”议论纷纷。如果让持有人也能获得以太坊质押收益,这一限制能否被拆解?全球最大资管机构给出了最权威的内部解读。
以太坊 ETF 的“隐形天花板”:无质押收益
Robert Mitchnick,一位在贝莱德数字资产部门拥有投票权的常务董事,近日在纽约数字资产峰会上直言:“从一开始,投资者就发现以太坊 ETF 在某方面‘缺了一环’。”
这个缺口,就是质押。
何谓质押收益?
- 以太坊采用权益证明(PoS)共识,任何人把代币锁定在网络,即可按持仓比例获得年化 3%–5% 的“网络奖励”。
- 直接在链上质押需要技术门槛,而交易所或托管机构又存在安全顾虑。以太坊 ETF 若能在持仓结构中嵌入这层收益,投资人即可“躺着”获得被动收入。
Mitchnick 警示,不要忘了美国投资人习惯以 ETF 为入口。一旦缺失质押奖励,产品吸引力自然“打折”——对此,贝莱德内部将其视为当前最大痛点。
何时突破?监管、会计与托管三线挑战
透过 Mitchnick 的措辞,可以梳理出三项前置工作:
| 1. 监管合规
SEC 至今未就 ETF 能否以投资人名义参与质押给出清晰指引,任何逾越都可能触发新一轮审查。
| 2. 会计处理
质押奖励在 GAAP 下可被认定为“收入”,但波动剧烈,如何对产品净资产值(NAV)定价尚无统一模板。
| 3. 托管风险
质押需私钥在线签名,托管方必须在“流动性”与“安全”之间权衡,对外披露标准亦待细化。
他表示:“盲目乐观不可取,可一旦监管枷锁松动,以太坊 ETF 有潜力演绎类似比特币基金去年的爆发式增长。”
市场预警信号:流动性收缩与择时窗口
链上数据显示,非交易钱包中的 ETH 总量已连续三周增长,意味着散户正在“屯币待质押”。与此同时,美国现货 以太坊 ETF 近 30 日净流出比例仅 1.2%,与比特币 ETF 同类指标持平,表明买盘并未消失,只是缺了一个“返现”理由。
行业观察者共识:监管红利的释放窗口可能出现在 2025 年第三季度,届时核准流程、资产会计准则大概率同步破局。
常见误区提醒:有人把“质押解锁”等同于“立刻暴富”。事实上,ETF 内置质押仍需按比例分润,收益会被产品费用、托管费层层稀释,真实到手年化或维持在 2.2%–3.5% 区间。
FAQ:质押解锁 ETF 你必须知道的 5 件事
Q1:质押收益如何发放?
奖励按日计算、月度分红,直接转入你在券商开立的现金账户或自动再投资于 ETF 份额。
Q2:锁定期会限制卖出吗?
不会。ETF 二级市场随时可交易,管理人负责链上解押与流动性对冲。
Q3:是否需要额外签署委托协议?
买到的 ETF 份额已内含质押条款,无需再单独授权。
Q4:收益是否纳税?
美国层面按“利息收入”征税,持有一年内的短期资本利得同档税率缴纳;不同国籍请咨询当地税务顾问。
Q5:与直接链上质押相比,缺点是什么?
链上质押可随网络升级获得空投或治理权,ETF 投资人则无权领取非现金型权益,收益形势单一。
量化视角:解锁质押后,潜在规模或翻三倍
| 当前 | 质押年化 0%,管理费 0.25% | ≈ 95 亿美元 |
| 解锁后 | 质押年化 3.2%,管理费不变 | ≈ 310 亿美元 |
在上图情境中,即使费率从 0.25% 升至 0.35%,净流入仍将显著放大。原因是被动收入改善了持有体验,机构投资者会把 质押策略 纳入募资说明书,与债券、REITs 形成资产配置对比,进而提高权重。
下一步:散户该如何行动?
- 验证券商是否提供“解锁质押功能”的 以太坊 ETF 名单。
- 对比历年分红记录、费用比例与托管银行安全评级。
- 使用模拟盘观察 15 天期波动与质押收益抵消是否实际有效。
- 留意 S-1 修订稿动态,监管措辞细微变更常预示正式批文将至。
在行业尚未完全揭开面纱前,理性布局、分批买入才是控制回撤的成熟姿势。
参考信息:《数字资产峰会 R. Mitchnick 主题发言速记》、The Block 流动性数据 dashboar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