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vin Wood 专访:CryptoKitties 真会是以太坊最大成就?波卡的下一站 JAM 能否打破分片神话?

·

Gavin Wood 既是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,也是 Polkadot / 波卡的缔造者与权杖持有者。这一次,他将匕首对准了自己亲手书写的历史:
“以太坊最大的成就也许是 CryptoKitties?我不太确定。”
以下内容根据 Kevin 对 Gavin 的深度访谈整理,融合技术洞察、市场评价与即将到来的 JAM 叙事。

一、以太坊的十年答卷:百万富豪大于实用价值?

1.1 初衷:启蒙自由主义的实验场

2014 年,Gavin 以 CTO 身份加入以太坊,看中了三件事:

他觉得,以太坊有机会把“四五百年前的西方启蒙自由主义”用代码重新演绎——不是说说而已,而是真的让普通人“无需信任也能做生意”。

1.2 以太坊的「成绩单」——在钱包厚度上高分

但当被追问“以太坊最大成就是什么”时,Gavin 玩起了幽默:

也许是 CryptoKitties?也可能只是它创造了最多的 加密百万富翁

他指出,衡量 成功 只有两个指标:

👉 想知道一个真正能落地的「Web3 供应链」长什么样?点这里回顾如何用区块链溯源

1.3 逐利的注意力经济——效用失焦的外部原因

Gavin 把矛头指向注意力经济

二、为什么离开以太坊,奔赴 Polkadot?

2.1 2015 年底:为“外部输血”卸下 CTO 肩章

2.2 从零开始:Polkadot 的三根支柱

Polkadot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“跨链”,但他后来更希望用三个关键词概括:

三、Polkadot 的核心骄傲与最大痛点

3.1 成就:第一条“安全分片区块链”

“我们用 共享安全 证明——你可以用 1 台电脑的成本,保护 100 条链。”
这一刻,Gavin 的自信心几乎溢出屏幕。

3.2 痛点:分片本身也是牢笼

分片就像医生诊所的多层抽屉

当需求是“墙裂需要实时协作”——比如在两个平行链里跑一个 DEX ——分片就成了一场捉迷藏:不同抽屉在来回传纸条,交易滑点瞬间爆表

👉 解密 DEX 跨链漏洞频发的背后根源,实时交互才是真正的刚需

四、JAM:一把打破抽屉的锤子

4.1 Join Accumulate Machine(聚合连接机器)

JAM 的核心理念一句话:取消固定的“游乐场”边界

举例子:

10 个智能合约现在要高频撮合,JAM 先把它们拉进同一个共享沙盒,毫秒级同步执行;
当它们不再有业务交集,又自动疏离开,各回各家。

这样就同时获得了:

4.2 JAM 与以太坊 Rollup 的关系

Gavin 坦言:

五、接下来 12 个月的路线图

  1. JAM Gray Paper v1.0 在社区接受反馈;
  2. Governance 2.0 加上公众投票,决定是否作为中继链升级或平行链接入;
  3. 首批生态项目基于 Rust SDK 开发实验服务,含:

    • 高频稳定币 DEX;
    • 跨链 KYC / DID 匿名验证;
    • 供应链溯源 PoC(把十年前的 DeFi 2B 用例真正跑起来)。

六、常见问题 FAQ

Q1:JAM 会取代平行链插槽拍卖吗?
A:不会。平行链继续存在;JAM 更像“平行链+Rollup”之上的通用 VM 层,两者互补。

Q2:部署在 JAM 的网络跟现有以太坊 Rollup 相比安全性如何?
A:JAM 共享 Polkadot 中继链层级的 BLS 聚合签名 + 分布式验证人,无需额外质押 ETH 或 Layer2 代币,攻击成本高于以太坊目前主流的单一 ZK Rollup。

Q3:JAM 上合约的开发语言限制?
A:任何可编译为 RISC-V 的语言(Rust、C++、TinyGo)均可,类似 Cosmos 的 CosmWasm,但性能更高。

Q4:普通人如何参与 GTM?
A:你可以:

Q5:高性能会不会牺牲去中心化?
A:JAM 共识依旧由 1000+ 验证人共同支撑,且引入 Zombienet 测试框架 每两周对节点负载、同步延迟做逐步压力演练,确保网络韧性。

Q6:JAM 主网上线时间?
A:官方预期 2025 Q3 完成代码冻结,Q4 正式部署,但仍以 社区公投 最终拍板时间为准。

小结

从 CryptoKitties 的荒诞到 JAM 的硬核,Gavin Wood 把“区块链如何真正有用”拆成了两层拷问:

  1. 技术能否创造足够多的实用场景
  2. 社会能否把注意力从投机抽离,转移到真正的效用上。

JAM 可能是答案,也可能只是一段更大冒险的序章。唯一确定的是:抽屉式分片的游戏,要开始了第二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