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22日,比特币在亚洲早盘飙至 11万707美元,再创历史新高。来自美国的政策催化、机构加仓狂潮和期权市场的巨额押注,正在把市场推向新一波狂喜。
市场情绪缘何瞬间爆发?
两个月前,比特币还在 7.5万美元 附近徘徊。短短数周,多头迅速“翻身”,背后交织着三条核心利好:
- 参议院“稳定币法案”再近一步
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本周审阅《代币化支付稳定法》修订稿,明确“合规稳定币”定义并建立代币储备金底线。若法案下半年落地,将直接打通大型金融机构与加密货币的合规资金通道。 - “鲸鱼”MicroStrategy加码囤币
这家软件公司已持有价值 500亿美元 的比特币,平均成本低于10万美元。其最新公告显示,未来12个月仍将“可转换优先股+可转债”组合进行融资,持续买入比特币。 - 期权“阶梯式”看涨墙
Deribit 6月合约显示,11万、12万、30万 三大执行价看涨期权未平仓量激增。交易员集中押注比特币在未来四周内继续冲高,形成强价格支撑。
价格上涨背后的五大关键词
- 监管明朗
- 机构买盘
- 可转换债券
- 看涨期权
- 牛市回调
这些关键词正是当前搜索热度最高的长尾组合。下文将以真实数据与案例分析,逐条拆解。
关键词 1:监管明朗
稳定币法案最具突破性的条款是:
- 明确稳定币1:1美元储备;
- 再把“合规托管”门槛降低至25万美元,使中小对冲基金也可入场。
该法案若通过,传统托管行的流入资金规模或超过 1,000亿美元,直接抬升比特币“公允价值”。
关键词 2:机构买盘
除 MicroStrategy 外,过去两周新增公开持币公司包括加拿大能源公司 LRH Energy、以色列电池独角兽 CellRight,分别购入2亿和1.5亿美元比特币。
同时,Coinbase Prime 现货溢价从价差 30美元 扩大到 270美元,表明买方“不差钱”。
关键词 3:可转换债券
可转换债券被视为 “零息放大BTC杠杆” 新工具:
- 票面利率 0%;
- 到期可按转股价折股或赎回;
- 若比特币上涨 > 20%,融资方直接获利,资金成本远低于贷款。
本轮至少 7 家上市公司正排队发行总计 38亿美元 可转债,专用于购买比特币,推高供应端需求。
关键词 4:看涨期权
Deribit 风险总监 Alexius 透露,30 万美元行使价的 “超远期看涨” 被做市商大量卖出,表明市场对“20 万美元不是顶”形成一致预期。若比特币突破每个心理关口,卖方将被迫对冲买入,进一步助涨。
关键词 5:牛市回调
IG 分析师托尼·西卡莫尔把 4 月从 11 万美元滑至 7.5 万美元定义为 “深度 30% 的健康调整”。回顾 2017、2021 两轮牛市,高达 40% 以上的回撤 从未改变长期上升通道。
历史新高后的三点风险提示
- 现货杠杆过热:永续合约多头资金费率已连续 5 日高于 0.08%,短线爆仓风险升高。
- 宏观变数:美联储 6 月议息会议可能微调利率路径,若美元暴涨,加密市场或瞬间承压。
- 链上获利回吐:CoinMetrics 显示,持有 3–6 月的地址已出现 小额抛压,矿工钱包转入交易所数量亦增加。
常见问题与解答 (FAQ)
Q1:普通投资者还能上车吗?
A:若当前无持仓,可采用“分批建仓+移动止盈”策略,把仓位上限控制在 个人净资产的5%,以应对比特币高波动。
Q2:监管落地后比特币就“无风险”了吗?
A:政策利好降低 合规成本,但加密市场仍受全球流动性、矿工盈利、技术升级多重因素影响;无风险资产在自然界不存在。
Q3:MicroStrategy 这么大的体量会不会砸盘?
A:其近70%持仓为长期锁仓,且发行债券后需持续买币,是市场多头共识支柱。砸盘可能性极低,但须关注其 利息偿付能力。
Q4:期权市场如何查看实时数据?
A:无需交易所账号即可在公共行情页面查看 未平仓量、IV、Skew,再辅以 SkewAnalytics、Glassnode 链上曲线交叉验证。
Q5:新手最怕在哪个位置被套?
A:历次牛市表明,首次突破整数关口后常现 1–3 日回撤(10–15%)。若心理仓位低,可在回调期补仓;若现金不多,切勿追高。
Q6:可否用ETF间接获利?
A:美国首批 实物比特币现货ETF 今年2月上线,目前规模已突破 400亿美元,日均成交50亿,滑点更低,适合不想自己保管私钥的投资人。
展望:11万之后看向哪?
技术派分析师指出,日线级别若出现 连续三日收于11万美元上方 并形成净流入>15亿美元/日的场景,则下一目标区间指向 12.5万–13万 美元。
宏观派则紧盯 美元M2增速 与 比特币减半后供应缺口,量化模型给出的 年底目标价位中位数为14.7万美元,最差熊市回撤仍在8万美元支撑位之上。
牛市不会一蹴而就,但方向感往往比价格更重要。把 监管明朗、机构买盘、衍生品杠杆 放在同一坐标系,你会发现:11万美元的突破,只是长期叙事的又一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