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 BlackRock BUIDL 爆表看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热潮

·

核心关键词:真实世界资产、代币化国库券、BUIDL、RWA 市场、BlackRock、国债代币、区块链投资、链上现金流

突破 5 亿美金:BUIDL 刷新历史速度

四天前,BlackRockSecuritize 联手推出的 BUIDL 代币,总市值正式冲破 5 亿美元。自 3 月上线以来,仅四个月便拿下这一里程碑,成为首支达成此记录的真实世界资产(RWA)代币化国债产品

以太坊区块浏览器的数据显示,BUIDL 目前发行总量已达 4.8 亿枚,每枚按 1 美元计价,背后持有期限极短的美国国债与逆回购协议,实时净资产份额每日都能做到「T+0 确认」。对追求链上无死角透明度的机构资金而言,这种「链上可见 + T+0 可赎回」的模式正好填补市场空白。

主动奏响上涨主旋律的,是一批 DeFi 与券商机构:

正如 Securitize CEO Carlos Domingo 所言:「BUIDL 正在成为积木底座,层级越叠越高。」

👉 点击查看「链上国债」如何让现金收益再跃 2 倍

1.8 亿美金到 18 亿:RWA 大盘的热钱流向

如果把视线拉长到整个 代币化国库券 赛道,故事更具戏剧性。1 月份链上国债规模还仅 7.8 亿美元,六个月后已飙升至 18 亿美元,半年时间交易额翻逾一倍。除 BUIDL 外,传统巨头也在暗暗较劲:

如果把市场份额拆解,BlackRock BUIDL 目前占据 27%,相当于每四美元的链上国债基金中,就有一美元出自 BUIDL。

链上数据平台 rwa.xyz 追踪的八条主力产品合计管理规模已逼近 25 亿美元——而这只是国债类资产。若计入房产、私募信贷、艺术品等另一批同期加速代币化的真实世界资产,RWA 总叙事足以撬动下一轮链上流动性牛熊转换的关键引擎。

机构为何押注「上链国债」

1. 零门槛美元流动性

机构投资者在传统银行间操作美金,需要开立境外账户、对接 T+2 结算、应对隔夜拆借利率波动。切换到链上,只需一次链上转账,T+0 就能完成申购赎回,手续费仅为传统跨境通道的 1/10,大幅压缩摩擦成本。

2. 合规增强透明

钱包地址即账户,链上浏览器随时展示持仓头寸。对比传统基金季报、托管报告的天花板信息密度,区块链代码托管直接解决「黑箱」顾虑。对审计方、风控团队而言,Token 标准接口天然兼容。

3. DeFi「乐高」扩容

BUIDL、USYC、TBILL 等代币都被主流 借贷协议质押收益层视为「最优质的生息抵押品」。机构可以在 Curve Pool 提供流动性赚双份收益,或在 AAVE 的合规市场借出稳定币做套利,真正做到「现金不躺平」。

4. 对公链 LSDFi 的补充

当前以太坊质押年化收益 3% 左右,而链上国债给出 4.5%–5.5% 的无风险利率。资金势必流向更高基准产品,以太坊主链的质押赛道会在「真实世界资产 + Staking」爆发的双轮驱动下迎来结构性再平衡。

👉 一文读懂「链上流动性回笼」最新投研模型

FAQ:关于 RWA 代币化必知 5 问

Q1:散户也能直接购买 BUIDL 吗?
A:目前 BUIDL 仅开放给合格投资者与白手起家资金 ≥ 5 万美元的子账户,需经过 KYC/AML 尽调。个人投资者可关注 Ondo OUSG 等「二级结构化」产品间接参与。

Q2:发行方如何保障链上 1:1 对应美国国债?
A:由 BlackRock 作为基金管理人,托管银行每日向区块链预言机提供国债估值,智能合约自动计算 Token NAV。一旦发现净值偏离阈值,合约将停止赎回并触发「资产流动性事件」条款。

Q3:是否会出现清算风险?
A:链上国债底层皆为一月或更短期限票券,利率敏感度低;且采用「每日重定价 + 流动性池」双保险。极端市场下 Securitize 亦保留「T+1 延迟赎回」条款,理论上可择时卖出国债补足流动性。

Q4:未来可比传统货币基金更便宜?
A:持币成本包含链上 Gas + Securitize 0.15% 年化管理费,现已低于多数离岸货币基金 0.2%–0.5% 的费率。随着 L2 Rollup、跨链桥的普及,费率仍有下探空间。

Q5:以太坊拥堵会导致无法赎回吗?
A:发行方采用 Layer2 桥接:赎回时用户在主网提交交易即可,Securitize 负责在 L2 上批量结算,避免主网高峰礼包费。

下一个千亿市场正在路上

McKinsey 在 2024 年最新研报中预计,若监管适配、技术完备,到 2030 年真实世界资产上链规模或达 2 万亿美元。即便只实现 10%,也已超出当前 DeFi 总锁仓量一个量级。正如一位资深交易员总结:

「连 BlackRock 都亲自下场,美国监管的绿灯越来越亮。接下来的两年,链上不会再区分『加密资产』与『传统资产』,只有『代币化的资产类别』。」

投资者正在目睹一条更加富有效率、实时透明、全球全天候交易的现金流通道正式进入主流视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