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坊现货ETF最终关卡:SEC只想先放行「不质押」版?

·

随着彭博分析师一举把 5 月 23 日通过率 从 25% 上调到 75%,一场关于 以太坊现货 ETF 的议论再度升温。作为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 ETF 的托管机构,Coinbase 给市场的最新结论是:「通过只是早晚问题,但『支持质押』的版本现阶段几乎没戏。」本文将拆解其中的监管逻辑、市场变量,以及交易所对 ETF 的新定价暗示,帮助你快速捋顺这场狂奔的审批风暴。

现货 ETF:加密行业定价逻辑正在悄悄重写

现货 ETF 存在的意义不仅是「合规资金通道」,更是让 加密资产管理 从「圈地自萌」走向「主流多元」的分水岭。此前行业固有的轮动套路——比特币 → 以太坊 → 高 beta 山寨币——在新资金结构面前受到直接挑战:

  1. 传统投顾(RIA)/财富管理机构 只率先被允许买入比特币现货 ETF;
  2. 固定收益+股票的传统组合 需要把 BTC 当成小额卫星仓位;
  3. 波动率维度的认知错位 带来与传统资产完全不同的对冲思维。

这意味着,即使是同一资产,在不同资本轨道上也可能表现出「二次定价」的现象。于是,以太坊现货 ETF 的审批结果,将决定「以太资产」能否复制 BTC 的通路,进而冲击旧有的资金轮动周期。

为什么说「以太坊现货 ETF 必然获批」?

Coinbase 把比特币 ETF 当初的批复逻辑拆解为两条核心:

这套论证同样在以太坊市场成立。关键数据:

在监管眼里,只要能把 BTC 的模板「Ctrl+C → Ctrl+V」复用到 ETH,获批就不存在法理障碍。因而 以太坊现货 ETF 成为「准共识」事件。

PoS 质押才是最大「拦路虎」

真正的博弈焦点落在 以太坊权益证明机制(PoS) 及其衍生的 质押议题

上周 ARK╳21Shares 新版 S-1 文件 直接删除「质押条款」,就是试探监管态度的典型案例。Coinbase 相信,首波通过的版本大概率是「纯现货追踪、取消质押收益」的折中方案;而 带质押功能的增强型 ETF 只能排队 2025 之后。

市场定价:折价背后暗示「40% 通过率」?

观察两组对冲指标:

Coinbase 模型把以上两盏「信号灯」同时纳入后,给出 30%-40% 区间 的综合概率。若 5 月 23 日首轮被拒绝,诉至法院翻盘的胜率仍被看好。同时,审查方也不会一次性放行全部申请——牌照会分批落地,质押条款的有无 反而成为筛选标准。

👉 点击详细了解2025后可能出现的高收益质押版ETF

FAQ:关于以太坊现货 ETF 最常见的 5 个疑问

Q1:为什么“质押”就能左右 ETF 能否获批?
A:质押收益在监管角度可能归类为「再投资证券」,触发额外披露与托管责任,现阶段 SEC 缺明确指引,只能先「一刀切」排除。

Q2:以太坊 ETF 与比特币 ETF 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有何不同?
A:比特币 ETF 打开了传统资金入口,而以太坊 ETF 则可能终结以往「BTC 吸金 → ETH 跟涨」的一元传导,直接引入多元策略资金。

Q3:如果 5 月 23 日被拒,会拖多久?
A:参考比特币现货 ETF 的诉讼路径,12-18 个月就可能从立案到法院判决,届时理性预期会推升二级市场溢价修复。

Q4:取消质押条款后的 ETF 收益率还能跑赢现货吗?
A:收益完全挂钩 ETH 现货,少掉质押 3%-4% 年化收益;但投资者或许换来更高的流动性与更低的政治不确定性。

Q5:首批通过名单中哪家机构最被看好?
A:市场普遍预期低费用、无质押条款、托管经验丰富的申请会优先获批,同质化竞争下费率战一触即发。

👉 通过模拟仓0成本抢先体验不同ETF结构的波动差异

写在最后

加密市场已进入「监管周期」的逻辑:短线看 SEC、中线看 立法细节、长线仍看 以太坊生态 本身。跟踪 ETF 审批的同时,别忘了把 质押风险、费率和策略需要 一并纳入腰包。下一次窗口期,也许就是让「以太坊 2.0」与 现货 ETF 「双剑合璧」的真正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