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thumb自研代币风波:交易所发币为何屡遭质疑?

·

韩国最大交易平台的新动作,竟让行业集体警惕?

韩国头部加密货币交易所Bithumb正在新加坡谋划一次「机构投资者专属」的代币发行(BTHB项目),却在正式发布前就卷入了代币欺诈传闻。一面是交易所、机构投资者对「加密货币支付系统」的高调宣传,另一面却是韩国金融当局的强监管表态。这场尚未落地的公开募集,为何从传出消息的第一天就引发连锁争议?

👉 深入了解BTHB项目最新进展与监管细节,别错过第一手情报!

事件复盘:从“Bithumb Coin”谣言到重评策略

1. 新加坡主体B.Buster操盘,代币命名BTHB

2. 谣言四起:投资者招募广告与山寨代币

3. 公司紧急踩刹:重新评估而非终止

争议焦点:交易所自研代币的三大雷区

一、价格操纵与利益冲突

交易所本身掌握大量市场深度与内部数据,一旦发行代币并在自家平台上线交易,天然具备:

二、韩国监管铁拳:境外发行也逃不掉

韩国《特定金融信息法》将加密资产定义为「虚拟资产」;而《电子金融交易法》更明文禁止价格波动大的代币用作支付手段。这意味着:

三、机构「内部轮」或成暗箱操作新套路

Bithumb强调只面向「已联系好的机构投资者」,但在没有公开披露的情况下,极易引发:

👉 想知道机构轮真正占比与锁仓规则?点这里查看详尽链上数据!

监管铁幕:韩国为何对交易所代币异常敏感?

  1. Do Kwon、Terraform崩盘旧痛犹新。韩国当局对大型交易平台发行高波动代币心有余悸;
  2. 反洗钱(KYC/AML)要求高。发行代币涉及大额资金跨境流动,韩国打击洗钱的手腕越来越硬;
  3. 传统财阀也观望。Kakao、Naver同样在境外观望ICO窗口,韩国金管部门严防“破窗效应”。

用户关心:普通投资者到底能不能碰?

FAQ:BTHB项目你问我答

Q1:没有官宣的BTHB代币是真的吗?
A:官方明确否认Etherscan上出现的合约地址与己有关;任何打着空投名义的社群均为虚假项目,切勿打款或授权钱包。

Q2:韩国散户有什么参与途径?
A:现行法规严禁韩国公民直接参与境外ICO。KYC设置已排除韩国护照与地址,建议耐心等待二级市场流通后再评估风险。

Q3:上线后会暴涨吗?
A:交易所代币短期或被资金追捧,但高度控盘+手续费用反哺模型导致价格极易操纵。请勿盲目跟风。

Q4:若Bithumb后续突然终止项目,投资者能维权吗?
A:新加坡实体与韩国主体隔离设计,维权成本高,散户不利。务必通过官方公告确认再行动。

Q5:能不能通过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抢先部署?
A:请注意链上诈骗合约;项目方不会通过DEX释放早期额度,一切提前上线的BTHB皆为仿冒。

Q6:此类代币未来能否合规获批?
A:韩国正在修订《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》细则;若采用证券型通证或符合电子支付新规,或有机会重获批准,但时间未知。

延伸思考:交易所发币是创新还是变相融资?

对行业而言,交易所发币带来三大价值:

但风险同样显而易见:

投资者唯有看清 代币经济模型、解锁规则、信息披露质量,再决定是否押注。对Bithumb来说,现阶段审慎重评,或许比贸然推出更有利声誉与合规两端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