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把币拿回家”——当长短期持有者步调一致地锁仓时,交易所的比特币库存已降至四年来最低水位,为下一轮潜在突破埋下伏笔。
交易所余额为何骤降?
自 11 月初新一轮牛市启动以来,超过 21 万枚 BTC 被提离交易所,总量从 11 月初的约 320 万枚 一路滑至 300 万枚以下,距离 2020 年末的历史低点仅一步之遥。数据显示:
- 过去 30 天,交易所净流出日均 7,000 枚;
- 这是自 2022 年 LUNA/FTX 所引发的恐慌提币后,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;
这使得 比特币流动性 显著收缩:“可立即出售的筹码只有 14.9%”。对于想要砸盘的巨鲸而言,可供出货的弹药愈发稀缺。
“非流动性供应”创历史新高:15M 的里程碑
Glassnode 数据显示,长期持有者(LTH) 将币冷存或转入自托管钱包,而非挂卖单。过去一个月:
- 新增 18.5 万枚 BTC 由交易所状态转入「非流动」;
- 此类供应量已逼近 1,480 万枚,占流通总量 75%;
- 每月 净流入非流动性仓位 的速度,仅次于 3 月创纪录高峰。
一句话理解:“能卖的越来越少”。
巨鲸真的不再卖出?历史周期回顾
CoinDesk 早前的回溯模型指出:
当 LTH 平均持仓 年限突破 155 天 后,其抛售动能会急剧衰减。
- 2024 年 11 月 26 日起,LTH 地址整体 由净卖出转为净买入;
- 过去一周,小额增持 2,000 余枚 BTC,为 7 月来首次翻红。
换言之,传统高卖点的 长周期抛压 正在进入尾声。
衍生品杠杆 vs 现货囤货:谁在主导价格?
虽然期货未平仓合约也同步走高,但 杠杆资金 并未显著推高交易所结余。相反:
- 现货提币(Exchange Outflow 指标)与 合约持仓呈反向关联;
- 3 月至 9 月期间,当期货未平仓翻番时,交易所余额保持稳定;
- 本轮行情主力 并非开杠杆,而是真买、真提走。
FAQ:读者最关心的 5 个问题
Q1:交易所存量跌破 300 万枚后,比特币会暴涨吗?
A:库存减少是 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;若宏观环境逆风或需求端熄火,价格仍可盘整甚至回撤。但供应端的稀缺无疑放大上涨“杠杆”。
Q2:如何判断“非流动性供应”是否会再次回流交易所?
A:关注 币龄在 1–3 个月区间的钱包活跃度。一旦此类年轻币显著移动,通常对应短期获利盘开始抛向市场。
Q3:长期持有者到底指哪一部分人?
A:区块链分析中,把 未移动超过 155 天 的地址视为长期持有者;该阈值经验上与比特币价格的 次轮周期高点 存在关联。
Q4:价格接近“10 万美元墙”,交易所却存量稀少,会发生什么?
A:若买盘继续放大,卖墙或将被快速吃掉;反之,多空短线博弈下,价格可能在 9.3–9.7 万美元区间先出现剧烈波动。
Q5: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做?
A:把安全放在首位。确保私钥自主管理,避免“提得早、存得早”却因操作失误丢失资产;其次,关注宏观经济指标与政策动态,分批定投而非 fomo 一把梭。
未来展望:稀缺性与需求的博弈
比特币供给永久封顶 2,100 万枚,当前流通约 1,970 万枚。交易所库存仅余 <15% 的“可售筹码”,在 ETF、企业财政不断吸货的语境下,供需剪刀差已肉眼可见。下一轮宏观流动性一旦转向宽松,或 FASB 会计新规正式实施,比特币需求故事将与 2021 年截然不同——届时,决定价格的或许不再是“利空突袭”,而是“你没币可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