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加密市场新图景:认知率飙到94%,持有率却下滑至29%——信心仍坚挺

·

2025 年 5 月发布的《Independent Reserve 加密货币年度报告》显示,新加坡加密认知率达到 94%,刷新历年纪录;与此同时,持有率从去年 40% 降至 29%,出现罕见劈叉。究竟认知与行为为何脱节?比特币、稳定币、ETF 等热门概念在新加坡加密投资生态又扮演了什么角色?本文带你拆解最新数据背后的趋势与机会。

高认知≠高持有:新加坡市场的「冰与火」

  1. 认知普及进入深水区
    过去两年,政策宣讲、高校课程、行业 Meetup 多管齐下,加密认知关键词“比特币”“以太坊”“DeFi”几乎成为大众常用词汇。94% 的认知率不仅指“听说过”,更多是“能说出至少三家合规交易平台名称”的层面。
  2. 为何持有率下跌?

    • 价格剧烈波动迫使短线交易者退出;
    • 新加坡金管局(MAS)2024 年底发布的新规增加月限额,提高了部分中小投资者的进入门槛;
    • 强制持仓披露让不少保守型投资者采取观望态度。

这并不等于信心崩塌——老玩家正悄悄积累,新玩家则在门口“垫脚尖”。加密货币投资者信心指数保持在 73 分(满分 100),与 2021 年牛市高峰持平。

比特币:仍是新加坡人最喜欢的数字资产

这一现象显示,BTC 作为“稀缺型价值存储”的叙事已在新加坡深入人心,堪称 新加坡加密市场 的定海神针。

👉 想第一时间掌握比特币下一波行情催化剂,点击查阅独家趋势解读。

稳定币冉冉升起:46% 投资者已持有

调查中,USDTUSDC 这类美元锚定币的普及率占 83%。新加坡本地多家大型支付公司已把稳定币纳入跨境支付通道,手续费比传统 SWIFT 平均低 70%。不少电商独立站也开始用稳定币结算海外广告费,进一步扩大了 稳定币使用场景
业内预测,稳定币年交易量或将在 2026 年翻番,成为金融科技创企的必争之地。

ETF 冷遇:仅 39% 用户选择间接投资

尽管美国现货 ETF 早已落地,新加坡投资者却依然偏爱直接购买与链上自管。61% 的受访者明确表态,“宁愿把私钥握在自己手里”,只有 39% 会考虑 ETF 或信托基金。
这背后有三重心理:

  1. 金融素养高:本土大学区块链课程选修率连年上升;
  2. 交易门槛低:多平台支持 不换汇直接入金 USD
  3. 本地托管服务成熟:多家持牌机构提供 多签冷钱包

未来一年六大关键词:监管清晰度、Layer2、AI 链、央行数字坡元、RWA 代币化、合规托管

新加坡财政部已透露,2025 年三季度将正式提出 央行数字坡元(Digital SGD) 第二阶段路线图。同时,现实世界资产(RWA)代币化试点将扩展至债券、碳信用两大品类。

👉 抢先阅读实时汇总的 2026 监管风向手册,布局更从容。

投资者画像:Z 世代、科技从业者、高净值散户型

机会与挑战并存的三条赛道

  1. 合规交易所
    新规实施后仅 5 家获批,牌照估值已翻倍,也吸引了传统券商并购。
  2. 加密支付网关
    Shopify、GrabPay 打通 USDC 结算功能后,月交易笔数增长 12 倍
  3. 链上理财与蓝筹 NFT
    部分传统基金公司获牌可发行代币化基金,有效提振市场流动性。

常见问答 FAQ

Q1:新加坡现在买比特币还能免税吗?
A:个人长期投资仍免征资本利得税,但短期频繁交易可能被认定为营业所得,需要按 所得税 缴纳。

Q2:普通上班族如何用公积金买加密?
A:新加坡中央公积金 (CPF) 目前 禁止直接投资数字资产,若要合规介入,可通过持牌投资机构先行开设独立账户,用可支配现金流配置。

Q3:持有 USDC 是否存在美元锚定风险?
A:官方审计每月披露储备金,现阶段本金风险极低,但用户仍需关注 监管言行,建议定期查看发行方公开报告。

Q4:有没有适合初学者的三步配置法?
A:
1) 先用月储蓄的 1–3% 小额试水;
2) 选择本地持牌平台完成 KYC,开通 2FA

  1. 将长期仓位转入硬件钱包,留 10% 作交易流动仓。

Q5:未来一年利率走高,加密投资会受冲击吗?
A:高息环境短期压制风险资产价格,但链上收益率(如质押 ETH)已对冲掉部分机会成本,且历史上高息后期加密资产反弹幅度更大。

Q6:如何验证某交易所是否真的持牌?
A:登录 新加坡金管局官网 (MAS),搜索 “PSA Licensee”,输入平台全称即可查看有效期及业务范围。


风险提示:本文仅作信息分享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数字资产价格波动较大,请量力而行并做好风险管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