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比特币、OMNI、Mastercoin、BRC20、USDT、Token 发行、闪电网络、侧链
比特币「不能发Token」是误解
2013 年 9 月 1 日 8 点 17 分,比特币历史上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 Token——总量 619,408 枚的 $OmniToken 在区块高度 258445 上诞生。从那以后,比特币网络已陆续发行了 889 套 Token,最著名的一例莫过于 2014 年 10 月 7 日由 Tether 首次铸造的 8.88 亿枚 USDT。当 2023 年再次掀起「比特币终于可以发 Token」的喧嚣时,区块链档案已经静默见证了整整 10 年。
现在,让我们回到故事起点——OMNI 协议(原名 Mastercoin)。
OMNI 如何运行:把比特币变成“金融积木”
1. 技术实现:
OMNI 并非在比特币账本外另起炉灶,而是把「发币、转账、交换」等复杂指令压缩成一条 OP_RETURN 数据,再通过比特币矿工打包即可上链。简单来说,比特币的网络就是底层 TCP/IP,而 OMNI 是可编程的 HTTP 层。
2. 治理设计:
- 身份透明:发行人必须公开真实身份与办公地址
- 资金用途:募资只能用于开发与运营,而非盈利
- 退出机制:项目停摆需把剩余资金退回给早期投资人
- 定期审计:财务公开,接受第三方审计
- 国内法合规:遵守注册地法律
这套「五级自律清单」放在 2012 年可谓超前,左右了后续不少 ICO 立法讨论的雏形。
3. 进阶功能:
- 延迟转账:30 天内可撤销任意 10 枚以上的大额转账,类似微信延时到账。
- 胁迫保护:指定可信第三方仲裁,黑客胁迫下可冻结大额转账。
- 原生稳定币:2013 年的 GoldCoins 就用「增/减 GoldShares」的算法模型锚定黄金,预言机投票雏形已现。
👉 想知道 OMNI 完整技术细节与一个按钮发币的教学?这里给出最新 Quickstart(非投资建议):深入 OMNI 协议的 HTTP 层工作原理
10 年 889 套 Token:市值列表看出冷暖
截至 2023 年,OMNI 浏览器共收录 889 套资产的完整字段:总量、发行人、创建时间、分类、简介……
USDT 排在第 31 号,曾是 OMNI 上最活跃的 Token,2018 年后重心才转至 ERC20。而如今「无主孤链」的 OMNI 全流通市值已不足 40 万美元,Twitter 更新停更两年,链上仍有零星转账——像极了当初波澜壮阔后的沙滩贝壳。
OMNI 衰退、ERC20 崛起:并非简单的技术高低
OMNI「落伍」的核心并非理念落后,而是成本与体验:
- 手续费:比特币主网转 USDT,矿工费常高于 1 美元,ERC20 则最低可到 0.01 美元;
- 开发门槛:为新 Token 写浏览器、钱包生态,ERC20 开箱即用;
- 叙事更替:2017 年以太坊 ICO 热全面爆发,开发者用脚投票。
闪电网络与 OmniBOLT:第二生命的可能?
2022 年 3 月,OMNI 发布 OmniBOLT 协议:让 OMNI 资产能跑在闪电网络通道里,实现低费、秒级微支付。第一笔 USDT 闪电转账 已在测试网完成,这是否意味着老 OG 找到新芽?
探讨两极:
- 「纯派」坚信比特币应保持数字黄金的「纯洁」,Ordinals /BRC20 被视作污染;
- 「拓荒派」则认定「比特币行情+新型资产」才能点燃下一轮造富神话。
👉 不带立场地看,闪电网络早被比特币核心开发者列入路线图,或许这才是大行情的真正外挂。点击追踪闪电网络最新数据
FAQ:关于 OMNI、BRC20 与今天的 Token 发行
Q1:为什么 OMNI 的 Token 看起来「消失」了?
A:主因是 钱包支持度低。除 OmniWallet、极少数交易所节点外,大多数浏览器无法解析 OP_RETURN 指令,导致「看得到数据,用不到资产」。
Q2:BRC20 与 OMNI 有什么本质区别?
A:
- 数据层:BRC20 靠「Inscription」写在隔离见证空间;OMNI 则用 OP_RETURN 数据。
- 共识差异:BRC20 绕过了部分比特币矿工费用逻辑,触发争议;OMNI 完全遵守比特币原生手续费。
- 数量约束:BRC20 总量与 BRC721 单张 NFT 依赖序列号;而 OMNI Token 可任意增发 / 销毁。
Q3:今天还能参与 OMNI Token 吗?
A:技术上可行。需备「全节点 + 旧版 omnicore 客户端」,但缺乏流动性。仅作链上考古,非投资建议。
Q4:USDT 什么时候从 OMNI 转到 ERC20 的?
A:2017 年底开始搬迁,首批大额 USDT 于 2018 年 2 月映射到以太坊主网。官方公告称「满足用户需求与合约生态」。
Q5:GoldCoins 与后来 Luna、UST 的算法稳定币思路一样吗?
A:核心理念一致——「烧 / 铸资产 + 预言机喂价」。区别在于 GoldCoins 预言机投票完全链上透明、规模小,而 Terra 生态大幅杠杆化。
Q6:Ordinals 能否复制 OMNI 的资金闸口效应?
A:社区情绪、资金流向决定一切。一旦闪电网络 + 多边钱包形成闭环,Ordinals 或许真能成为比特币「资产万花筒」。但这一阶段仍为观察期,DYOR。
写在最后
比特币「发 Token」不是 2023 年才被解锁的神迹,早在 10 年前就有人赌上代码写下了金融实验的序言。今天的 BRC20 把热度带回到比特币主网,让我们有机会重温 OMNI 的设计初衷与 AI 积木的冷思考:
- 技术底色:所有新协议都赖比特币安全性——但也受其桎梏。
- 生态体验:烘焙冷的链上世界,缺的永远是移动互联网那样「一秒上手」的魔法。
下一轮牛市,你是押褂闪电网络的超高频率微支付,还是继续堵在主网炒一张 JPG?答案或许藏在那个 2013 年的早安 8:1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