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 OKEx 到 OKX:一次伴随 DeFi 赛道的品牌进阶

·

若你曾在搜索引擎输入过「虚拟货币交易所」,OKX 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;不少人好奇:它为什么要把家喻户晓的 OKEx 改名 OKX?又凭什么在一众中心化交易所中先一步讲出「CeFi + DeFi」一键管理的体验?本文用 8 分钟拆解其中门道,并附上钱包操作全流程,让你零门槛入局 2025 依旧火热的 DeFi 生态。

OKX 品牌进化:从交易所到 Web3 门户

2021 年,当人们还在把 OKEx 归类为「HBO 三大所」之一时,官方突然宣布更名 OKX。大多数用户第一反应是:Logo 换了,但在本质上「不还是一家中心化交易所?」

真相藏在字母 X 里:

从运营数据看,这套定位切中了痛点——

👉 深度对比5大Web3钱包在DeFi重质押赛道的真实交绩,别再只盯TVL看


从中心化到链上:一次账户两种玩法

1. 资金总览:CeFi & DeFi 统屏显示

把「中心化账户」与「链上钱包」并排展示,是 OKX 做得最简洁的地方。

用传统交易所思维举例子:

2. 新手 5 步完成 Web3 钱包首次连接

步骤足够傻瓜,省掉公链配置的麻烦:

  1. 下载并打开 OKX App → 底部「钱包」→ 创建或导入助记词 → 设置密码。
  2. 点击「一键添加网络」→ 勾选 Polygon / Base / Arbitrum 等 8 条常用链。
  3. 在「DeFi」板块里,点选「钱包连接」→ 跳转至 dApp 页面,自动弹出签名弹窗。
  4. 想换 gas?打开「兑换 gas」功能,把少量 USDT 转成目标链 gas token(如 MATIC)。
  5. 回到资产总览,即可看到 NFT 与所有 LP Token 实时估值。

需要注意的细节:

👉 新手必读:2分钟学会用同一套助记词在多条链零Gas空投狙击


DeFi 避坑指南:如何在 2025 项目潮里挑到千里马

TVL 依旧高歌猛进,但 Rug Pull、闪电贷攻击事件也层出不穷。结合过去三年链上数据,总结三条硬核筛项目方法:

  1. 流动性曲线健康度:在 DeFiLlama 查询池子 TVL ≥ 1000 万美元且曲线平滑,无 7 天内骤降 30 % 以上;
  2. 团队可追溯:网站至少含 GitHub、Mirror、X 三种社交入口,且 GitHub 41 % 以上代码库近 90 天有更新;
  3. 代币经济可持续:官方文档需列出「锁仓期 + 释放斜率」,若全部 3 个月内一次性解锁,直接拉黑。

实战案例——
某 Arbitrum 生态借贷协议 J-Lend 在 2025 年 1 月放出治理代币 JLN,TVL 达 1.7 亿美元,但因 67 % 代币集中在 30 天线性释放,上线 18 天后币价跌幅 83 %。用上文模型即可提前预警。


OKX Web3 钱包进阶功能亮点

NFT 市场整合

质押与再质押

合约账户「跨保证金模式」

同一笔保证金可同时用于现货杠杆合约与链上永续合约,即使来不及补保证金,系统可直接挪用 CeFi 余额自救,避免被强制平仓。


常见问题答疑 (FAQ)

  1. Q:改了名字的 OKX 与原来 OKEx 的账户体系是否互通?
    A:互通。中心化的资金账户、身份验证、VIP 等级全部保留,只是品牌焕新,链上钱包则属于副账户,共用一套邮箱。
  2. Q:可以用 OKX 钱包参加官方没列出的冷门链 DeFi 吗?
    A:能自定义 RPC 即可;钱包开放「添加网络」入口,用户手动填节点即可连接未上架公链,但需自行调研安全性。
  3. Q:流动性挖矿年化动不动 100 % 以上,会不会是庞氏?
    A:年化>50 % 时要额外看激励代币释放曲线;若上线 3 个月就首次解锁 30 % 以上,大多数属于极速稀释,保持警惕。
  4. Q:手机钱包会不会被应用商店下架导致资产没法提?
    A:助记词在手即资产在手。真到极端环境,用任意支持 EVM 的钱包导入助记词即可恢复全部地址与余额。
  5. Q:新手先从哪条链开始玩 DeFi?
    A:Polygon:Gas 低、生态丰富、USDT 跨链桥多;一条链体验完兑换、借贷、NFT 售卖后,再杀入 Arbitrum、Base。
  6. Q:OKX 有无邀请返佣?
    A:文中不展开商业推广,请至官方「好友返佣」页面自行查看。

结语:把钱包变成一个探索器,而非终点

从 OKEx 到 OKX,改名只是表象,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交易所终于承认「用户需要的不止交易界面」,而是一个能无缝在 CeFi 和 DeFi、NFT 和质押、借贷与再质押之间切换的一体化入口。

2025 年的 DeFi 世界依然波澜壮阔,却也危机四伏。下一次 VC 热潮来袭,你手里的钱包是否已准备好在不同链、不同协议之间丝滑过渡?先把它当成一把瑞士军刀,而不是一次性削笔刀——这或许正是 OKX 想在 App 图标上教给用户的第一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