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33成功融资6000万瑞典克朗:全面押注“比特币储备”战略

·

5月28日,专注于数字资产研究的北欧金融科技公司 K33 AB 宣布,与包括 Klein Group 在内的多位现有股东完成新一轮增资,共筹集 60 000 000 瑞典克朗(约合 623 万美元)。全部资金将作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 比特币储备,标志着 K33 正式迈向“比特币金库”模式。

融资细节:资金用途100%锁定比特币

CEO Torbjørn Bull Jenssen 在声明中指出,这笔融资并不是一次性炒作,而是 长期资金配置,旨在把比特币嵌入 K33 的业务根基:

“我们相信比特币正逐步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。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,不是为了投机,而是为了构建抗通胀、抗审查、抗信用风险的核心资产池。”

为什么是比特币?三大理由解析

  1. 宏观经济避险属性
    全球流动性宽松潮与地缘冲突不断,比特币作为“数字黄金”,呈现与股债市场的低相关性,帮助企业在黑天鹅中对冲尾部风险。
  2. 跨平台流动性
    比特币是少数 24×7 全球交易且深度最佳的资产,意味着企业在需要扩张或紧急付款时,可秒级变现。
  3. 塑造品牌共识
    在北欧,早期布局比特币的公司往往被贴上“未来感”与“数字范儿”标签,有助于人才招聘、用户信任升级与资本市场重估。

路线图:三步实现“金库战略”落地

阶段一(0–3 个月)

阶段二(3–6 个月)

阶段三(6–12 个月)

常见问题与解答

Q1:公司持有比特币后,会不会因为价格波动拖累季度报表?
A1:K33 已在章程中写入“公允价值计量”条款,价格正向变动直接计入“其他综合收益”,并不冲击净利润,从而减少投资者一次性亏损焦虑。

Q2:为什么不等ETF或期货推出后再投资?
A2:直接持有比特币可掌握私钥,降低手续费与对手方风险;对北欧的高净值投资者而言,“可验证的链上储备”比任何衍生品都更具说服力。

Q3:如何防止再出现类似 Celsius、FTX 的托管灾难?
A3:采用“监管冷钱包 + 保险单 + 多签阈值”三重体系;任何单笔提币必须经董事会三人联签且由 48 小时延迟窗口到期方可执行。

Q4:本次融资是否稀释了小股东股权?
A4:交易以可转债形式完成,设定 18 % 年息与 50 % 股本溢价转股,既稳住现金流,又给老股东留有低位退出的通道

Q5:普通投资者能否同步建仓?有什么路径?
A5:K33 将在第三阶段上线“镜像产品”——部分基金份额,与储备地址一一对应,普通投资者可通过 合规券商平台轻松复制持仓比例。

行业启示:从战略到“样板效应”

K33 的案例并非孤例。过去两年,北欧金融科技、游戏、支付创新企业,纷纷以 比特币储备、工资比特币化、BTC 担保票据 等手段对抗通胀。
分析师普遍认为,随着会计标准逐渐清晰,比特币将在小型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呈现“爆发式”增加。

👉 想知道如何一键跟踪全球企业最新持仓动态?追踪实时仪表盘

小技巧:企业如何评估“比特币储备”ROI?

  1. 将比特币视为 复合资产,既看价格增值,也计算它带来的品牌溢价。
  2. 采用 滚动夏普比率,对比企业与纳斯达克100 的波动调整收益。
  3. 每半年用 市值占比锚点 再平衡:若比特币升值快,则用部分收益回购公司股票;若下跌过度,则借币来维持流动性。
  4. 把比特币抵押率定在 30 % 以下,即使市场腰斩,仍有充裕剩余价值抵御强平。

小结

6000 万瑞典克朗是一次典型的“风向标”投资。K33 用清晰的托管、透明的披露、灵活的资本运作,向世界展示了企业如何将数字资产并入长期资产负债管理,而不是短期投机。

👉 立即领取《企业级比特币持仓合规手册》——全面解析估值、审计与治理框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