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Coin 获千万美元 A 轮融资:中国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突围与新生

·

2014 年 3 月,比特币行情阴云密布——MT.Gox 宣告破产、75 万个比特币被窃、全球交易价格连日跳水。在一片恐慌之中,中国比特币交易平台「OKCoin」逆势宣布完成 A 轮融资:千万美元,由策源创投、曼图资本与创业工场联合下注。

这次融资不仅刷新了行业单笔纪录,更被视作中国数字资产领域“破冰”信号。

为什么是 OKCoin?逆势融资的三大关键词

1. 合规化运营:国内首家公司化比特币交易平台

当大多数同行仍在论坛或 QQ 群里撮合交易时,OKCoin 已经在北京注册公司,完成工商、银行对接,提前迈出了合规化的第一步。投资方尤其看重这点:政策不确定性越大,合规壁垒越高,越有护城河。

2. 技术安全:银行级风控体系压阵

在黑客攻击频发的 2013-2014 年,OKCoin 引入云计算灾备、冷热钱包分离、多签机制等老牌交易所的经验,自建安全团队 24 小时值守。安全体系成为融资资金的首要投入方向。

3. 产品体验:直降 UI 门槛,小白用户秒上手

早期网站上错杂的线框、跳跃的行情图劝退了大量新人。OKCoin 精简页面层级,把 K 线操作压缩到三步之内,同步上线移动端,提高交易核心关键词:比特币平台、数字资产、安全钱包、便捷交易的流畅度。

👉 立即体验无缝交易,一键直达数字资产未来

融资用途拆解:钱到底花在哪儿?

OKCoin 创始人徐明星把千万美元切成三块:

你没看错——安全预算与产品预算几乎并驾齐驱。2014 年的血与泪告诉行业:丢币等同于灭顶之灾,若无法建立安全信誉,任何“便捷”都是空谈。

行业镜像:环境越冷,资本越谨慎

2012-2014 年间,比特币先后经历丝路关停、门头沟失窃、全球监管收紧,“比特币骗局”“郁金香泡沫”等论调甚嚣尘上。偏偏这种时刻,顶级风投更擅长逆向思考:市场洗牌期,只有技术强、底子厚的平台能存活,等于免费帮资本筛出了赢家。对 OKCoin 而言,这不仅是雪中送炭的资金,更是声誉背书。

三家组合,恰好覆盖技术—合规—产品的完整闭环,也为后来的海外扩张埋下伏笔。

常见疑问:关于这次融资的六问六答

Q1:融资完成已过去数月,为何 2014 年 3 月才官宣?
A:交易平台的法币通道、银行托管与合规审计流程耗时较久,资金全部到账、股份交割完毕后才具备公布条件。

Q2:千万美元在当时算多吗?
A:按 2014 年汇率约合 6,000 万人民币,而同年互联网金融的平均 A 轮融资仅 2,000–4,000 万。数字资产赛道刚起步,头部效应明显。

Q3:是否意味着政策已放行?
A:融资主体为技术服务公司,资金用于系统研发,不触碰法币池。官方口径仍为“观察阶段”,但资本提前布局,往往预示信号。

Q4:普通用户受到什么影响?
A:系统升级后,充提币时间从平均 30 分钟降至 10 分钟;热钱包存储比例降低 50 %,被盗风险同步下降。

Q5:拿到钱后会上新币种吗?
A:本轮资金侧重于底层架构,暂未开放除比特币之外的交易;长远计划预留扩展模块,为后续「数字资产」平台定位做准备。

Q6:同样需要融资的其他平台还能跟上吗?
A:风投逻辑是“第一永远比第一梯队吃香”,第二波融资窗口只会更窄,重点看技术、合规与估值平衡。

下一站:从交易走向生态

融资只是开始。徐明星在员工内部信里透露:团队将上线“专业版”“国际站”双线并进,发力高频做市 API 与多语言客服体系;同时启动“安全保障基金”,设 1 万 BTC 专项储备,用于极端风险赔付。

未来 2 年,OKCoin 的安卓与 iOS 客户端更新 26 次,撮合引擎单秒峰值达到 100 万单,超过同期纽交所处理速度——数字资产已从极客玩具演变为传统金融体系无法忽视的变量。

👉 点开查看 2025 最新交易深度图,先人一步布局下一轮行情

写在尾声:寒冬里的一把火

2014 年的那个春天,对很多老玩家而言是暴风雪中心;但对 OKCoin,这却点燃了一场狂奔。资本的投入、技术的升维、用户的涌进,把一家创业半年的小公司推向全球视野。从「中国比特币交易平台」到覆盖 200 个国家的数字资产门户,千万美元像一根火柴,在最为凛冽的冬季里划亮了行业可见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