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時間 6 月底,Circle Internet Group(CRCL)在納斯達克的股價依舊狂奔:發行價 31 美元,僅一個多月最高衝到 298.99 美元,收盤仍穩在 180 美元上方。短短數週近五倍的漲幅,讓它在社交媒體獲得「穩定幣第一股」稱號。然而吊詭的是,與此同時空頭倉位佔比突破 25%,韓國概念股 Kakaopay 也同樣上演「暴漲後被做空」的劇情。市場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?
Circle=USDC?從穩定幣到資本寵兒
Circle 2013 年創立,核心產品 USDC 錨定美元,市值長期穩居穩定幣第二。2024 年其宣佈即將上市後,散戶把「USDC 的安全性」等同於「Circle 股價的高成長」,導致預期被瞬間放大。上市後的 FOMO 情緒,疊加特朗普一句「美元穩定幣將鞏固美國金融主導權」的公開背書,行情一觸即發。
但美國參議院剛通過的《天才法案》尚未走完眾議院程序、韓國《數字資產基本法》也僅是草案,政策落地仍存變數。機構從不只看敘事,「穩定幣監管、合規成本與盈利模式」反而變成新的風險敞口。
機構放空背後:估值、流動性與監管的三重疑慮
估值:400 億美元市值能否續命?
Circle 最新市值超標普 500 中一半以上企業,但 2024 財年淨利潤不過 2.3 億美元,若把 90% 利潤來自於國債殖息差這件事攤開來看,股價的市盈率已經高得離譜。花旗給出 Kakaopay「賣出」評級時也提到:穩定幣概念股即使受益政策紅利,距離真實商業變現還差兩個週期。
流動性陷阱:USDC 規模增速趕不上預期
資料顯示,USDC 流通量近半年增幅不足 6%,遠低於 USDT 的 14%。這意味著 Circle 的核心業務量只是「穩」而非「爆」。沒有高速成長作背書,估值過高的股票難免成空頭標的。
監管:合規紅利的另一面是紅線成本
BIS 最新報告直言穩定幣沒有通過「單一性、彈性與完整性」三大貨幣體系測試。一旦法案落地,盈利模式或被迫重構,例如:
- 全額儲備可能從國庫券轉向準備金,利息優勢消失;
- 定期審計及資訊揭露將提高成本;
- 若被歸為系統性重要支付工具,資本適足率要求將大幅提升。
「政策蜜月期」與「實質監管震盪期」之間只隔一條線,機構寧願做空也不想賭錯時間點。
Price-In 後的籌碼博弈:散戶 VS 機構
韓國 Eugene Asset Management 首席投資官 SeokKeun Ha 形容:
「這像是 2020 年元宇宙概念炒作的重播——散戶把長期敘事一夜 price-in,本質是在賭政策,而非基本面。」
數據佐證了這一點:
- Robinhood 資料:個人交易佔 CRCL 日成交量 55%,機構僅 7%。
- 韓國交易所統計:Kakaopay 散戶淨買入 2.8 億美元,同期機構淨賣出 2.2 億美元。
換句話說,空頭押注的是「散戶情緒降溫速度」與「政策落地拉長陣線」。當多頭僅靠 Twitter 喊單,背後可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。
多國競速的穩定幣競爭格局
除了美韓,歐盟 MiCA 法案將於 2025 Q4 正式生效,要求穩定幣每日儲備報告;新加坡則先行一步,在 2024 年底發出三張「主要支付機構」牌照。由此可見:
- 全球共識「穩定幣監管」已定調。
- 競爭賽道從「是否合法」變成「誰的監管最友好」。
未來 6–12 個月,合規成本低、儲備透明的發行方將勝出;反之,以高收益吸引資金的玩家會面臨估值回調。
👉 美股一個多月飆五倍後,如何分辨下一個泡沫還是真金白銀?深度財報拆解為你指路。
從 Circle 看「穩定幣敘事」演化路徑
- 2018–2021:穩定幣是「交易所出入金橋樑」,需求驅動。
- 2022–2023:市場信心危機(UST、USDC 短暫脫鉤),監管逼近。
- 2024–2025:國家層面倡議採用,穩定幣升級為「美元數位版」。
如今第四階段正在浮現:若穩定幣真的成為跨境支付與結算基礎設施,競爭將轉向網路效應與安全等級。Circle 能否憑藉 USDC 在跨境支付領域建立護城河,才是支撐 400 億美元市值的關鍵。
👉 錨定美元的「數位國庫券」獲利邏輯曝光,如何用數據模型評估真實價值?核心指標一次看懂!
常見問題 FAQ
Q1:穩定幣收益來源是什麼?
A:主流 1:1 美元錨定穩定幣透過購買美國國庫券賺取利息差,年化約 4%–5%。但隨美聯儲降息,利差可能縮小。
Q2:做空機構主要在押注哪一點?
A:監管法案落地後合規成本上升,導致利潤被壓縮,從而無法支撐現在高估值。
Q3:散戶目前進場還有賺頭嗎?
A:若僅基於情緒驅動,風險報酬比已明顯惡化;除非你是長期持有者,願意等待第二階段「跨境支付典範轉移」。
Q4:政策落地後,USDC 龍頭地位會被取代嗎?
A:若 Circle 率先拿到美國儲備銀行級監管牌照,護城河將更深;反之,若競爭對手以更低費率切入市場,則份額有碎片化風險。
Q5:為何韓國同樣上演「暴漲後被砸盤」?
A:韓國股市散戶佔比高、槓桿重,短線容易暴衝;機構則偏向全球視角,對估值更加敏感。
Q6:穩定幣最壞的情景是?
A:全球同步加嚴監管、利率下行導致利潤歸零、用戶遷移至鏈上原生 CBDC,三重衝擊或令概念股一次性調整 70% 以上。
結語:狂熱與理智的蹺蹺板
若以傳統金融估值模型看,Circle 的市值已透支未來三年盈利;但若以「數位美元」賽道紅利衡量,仍有重新定價空間。真正左右股價的,恐怕是政策落地的速度與市場教育深度。對機構而言,他們寧願先行放空、鎖定風險;對散戶來說,則需要在敘事與數據之間找到自己的平衡點——畢竟每一次財富轉移,都發生在狂熱與理智的蹺蹺板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