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亿资本为何集体押注比特币?
过去十天,比特币价格如火山喷发:从 7 万美元直冲 9 万美元,累计涨幅 28.2%。这一走势让“牛市”一词在大街小巷刷屏。驱动暴涨的核心逻辑,正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“国家战略储备”构想。简言之,白宫一旦把比特币当作“官方储备资产”,市场流通将骤减,价格水涨船高。
情绪温度计:从恐慌到狂热
- 11 月 11 日单日飙升 10.29%。
- 比特币现货 ETF 四日净流资 16.06 亿美元,创历史纪录。
- 港股加密货币概念股全线大涨:欧科云链涨 20%,华夏ETF涨 10%。
👉 牛市狙击:三分钟搞懂如何在剧烈波动中锁定收益。
追逐新高的另一边,是成交 24 小时内 25 万人爆仓、8.38 亿美元蒸发 的残酷现实。巨幅波动让新晋投资者经历冰火两重天:前一秒还在幻想别墅靠海,下一秒账户归零。
专家对后市的三大判断
HashKey 首席分析师 Jeffrey Ding 用三个维度拆解预期:
- 政策维度:若“比特币储备”法案落地,政府买盘将直接新增需求。
- 流动性维度:美联储 2025 年结束量化紧缩+ 25 个基点降息,为加密市场“注水”。
- 周期维度:比特币历史上的减半行情通常在后续 18 个月释放最大动能,当前正处于窗口期。
综合判断:到 2025 年底,价格有望挑战 20 万美元。
香港能否成为内地加密“跳板”?
在香港,投资者可在持牌交易所或现货 ETF 合规交易比特币与以太币。2024 年 4 月首批比特币现货 ETF上市,三家中资公募同台亮相。门槛降低、渠道清晰,成为吸引机构资金的关键。
“港股通”ETF 何时纳入?
目前内地个人投资者不能直接购买港版虚拟资产 ETF。但行业多方正推动 ETF 互联互通,最快 2025 年落地。“一旦纳入,流动性将至少提升 3–5 倍,溢价空间显著压缩。”某券商产品创新部负责人表示。
监管沙盒:一把双刃剑
香港金管局 2024 年正式引入稳定币沙盒,首批囊括京东、渣打等机构。通过真实交易场景测试,监管可精准监测金融风险。“沙盒+牌照”模式,一方面过滤掉野蛮生长的项目,另一方面给予合法企业清晰路线图。
普通人如何上车?常见疑问一次说清
Q1:内地投资者目前怎样才能合法持有比特币?
A:可通过香港持牌交易所开立个人账户,需要航班或签注入境亲自办理 KYC;若已在港工作、就读,可直接在线申请。
切忌通过社交媒体私下 OTC,极易涉及洗钱风险。
Q2:ETF 和直接买币区别有多大?
A:
- 便利性:ETF 用传统券商 APP 即可交易,无需冷钱包。
- 派息:现货 ETF 暂不支持分红。
- 时间:交易时段仅港股开市期间,而加密市场 24×7 不打烊。
Q3:如何防范“高位追涨”陷阱?
仓位管理口诀:闲钱不超过总资产 10%,再加 定投+分批止盈。同时把止损位写进交易计划,不让情绪牵着走。
Q4:比特币会否被其他加密资产替代?
A:机构当前 60% 以上的仓位仍是比特币,因其“数字黄金”共识最强;其次是以太币。受生态网络效应与流动性深度等多重护城河保护,比特币被简单替代的概率不高。
Q5:稳定币监管放开的逻辑是什么?
通过港币或美元稳定币交易,可以 大幅降低跨境结算成本。举例:传统电汇 2–3 天+高额手续费;稳定币通道 10 分钟即到账,成本不到 1 美元。监管沙盒意在测试背后抵押品透明度与赎回机制。
Q6:未来两年最值得关注的监管风向?
- 美国或将通过《21 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》,把比特币、以太坊定义为商品,纳入 CFTC 监管。
- 欧盟已经开始运行 MiCA 法案,平台需在明年 7 月前拿到牌照。
- 香港预计 2025 年通过虚拟资产托管法,将有更多银行托管业务对外开放。
总结:趋势不可逆,风险牢记心间
比特币、以太坊、香港、ETF、国家战略储备,这些高频词正在共同勾勒出加密行业的新版图:合规化、机构化、国际化。大行情下,别只盯着“捞一把就跑”,真正决定长期收益的,是风险意识、资产配置与持续学习。下一轮调整来临时,能活下去的,才会笑到最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