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 年成立的 OneKey 以开源、透明、用户优先的硬件钱包闻名,如今又以 1.5 亿美元估值 刷新了资本市场对加密资产自托管赛道的预期。本轮融资由 YZi Labs(原 Binance Labs)独家领投,再次巩固了双方在 硬件钱包、加密安全工具、DeFi 风险监控 三大赛道中的领先地位。
据 YZi Labs 官方公告,融资金额将用于加速 下一世代硬件钱包、智能合约漏洞扫描器 与 链上威胁情报系统 的研发;同时,把 机构级加密安全 下沉至个人用户,成为 OneKey 下一阶段的核心使命。
融资背后的故事:从 2000 万到 1.5 亿的跃迁
回顾历程,OneKey 曾在 2022 年斩获 2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,出资方包含 Coinbase Ventures。短短三年内,公司实现三大里程碑:
- 硬件销量年化增长 300%,覆盖亚洲、欧洲、澳大利亚和巴西。
- 托管资产价值三年翻 11 倍,用户群体从极客扩散到机构。
- OneKey Anzen 安全实验室公开测试场景超 5000 小时,在极端条件下发现并修复 40+ 高危漏洞。
本轮融资后,OneKey 将扩容安全团队、升级芯片级隔离模块,并在 ERC-4337 抽象账户框架内引入 多签社交恢复 功能,进一步降低 助记词丢失 的核心痛点。
2024 黑客阴影下,市场为何仍对硬件钱包加码?
Statista 报告显示,2024 年全球因 中心化交易所被攻破、钓鱼签名 和 私钥泄露 损失超 22 亿美元。大量投资者幡然醒悟:“Not your keys, not your coins” 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血腥教训。
YZi Labs 对此表示:“新资金正流向 加密自托管基础设施,Next-Gen 硬件钱包+实时威胁侦测,就是现在最缺的安全入口。”
OneKey CEO Yishi Wang 在内部信里强调,融资不代表终点,而是 “继续开源,继续航向更可信的未来” 的开始。
如何用 OneKey 防止常见攻击?实战指南
连接硬件钱包之前,请务必:
- 验证固件哈希:确保下载版本未被篡改。
- 启用隐藏钱包:通过 Passphrase 区分真实资产与诱饵地址。
- 打开 “盲签名警告” 开关:每笔授权都强制二次确认。
若担心智能合约授权过多,可配合使用 OneKey 合约分析器 定期扫描风险。它能识别 无限 approve、可升级代理合约 以及留有后门的第三方库,并用可视化图表提醒撤销高风险授权。
OneKey 安全实验室如何模拟极端场景?
OneKey Anzen 实验室通过 温度循环、电磁干扰、电压毛刺 等方式模拟真实攻击面,找出“从外壳撬开到芯片侧信道”全链路薄弱点。
最新测试里,工程师利用 激光故障注入 令芯片错误签名,但 OneKey 双芯片隔离架构 在纳秒级中断连路,成功阻断攻击并自动锁定设备。
FAQ:关于 OneKey 这次融资的 5 大高频疑问
Q1:YZi Labs 改名后会插手 OneKey 产品开发吗?
A:YZi Labs 定位为财务与战略支持者,技术团队继续保持独立,所有 固件与硬件原理图 仍将 开源 在 GitHub。
Q2:老的 OneKey Classic 能否通过固件升级支持 ERC-4337?
A:可以。分阶段 OTA 已排上日程,但目前 屏幕安全域内存 为硬件瓶颈,极致安全模式建议用户迁移至新款 Pro。
Q3:OneKey 有没有计划推出金属助记词板?
A:已有 Shamir Backup Capsule 样品测试中,支持 SSS 分片助记词 + 防火防腐蚀金属件,预计 2025 Q3 随 硬件钱包 3.0 同步发售。
Q4:融资后是否会对现行售价涨价?
A:官方承诺 18 个月内不涨价。未来若因芯片升级而新增成本,将通过 “以旧换新”补贴 覆盖。
Q5:和普通冷钱包相比,OneKey 的核心优势是什么?
A:
- 全程 开源固件+可验证构建环境,杜绝后门;
- 双芯片安全元件 (EAL6+),物理隔离私钥;
- 跨 18 条链原生签名,省去多设备携带麻烦。
迈向 2025:OneKey 路线图速览
- Q2 2025
发布 Taproot + PSBT 深度交互固件,助 比特币闪电网络 一键转账。 - Q3 2025
与主流 Layer2 头部项目联合推出 “防手续费攻击” 保护模式。 - Q4 2025
全面支持 MPC 多方计算 签名,兼顾手机+硬件双重信任源。
👉 如果你想在新品首发当天锁定早鸟价,别忘了把提醒按钮设为“开售通知”。
结语:加密安全永远在路上
OneKey 的 1.5 亿美元估值只是 硬件钱包赛道 进入快车道的缩影。当越来越多的交易所沦陷,当 自托管钱包 成为主流叙事,掌握私钥不只是一份自由,更是一份责任。下周我们将深入拆解 OneKey 新款 Pro Plus 的芯片线路图,欢迎留言你最想看到的测试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