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投资思路:七位聪明的钱在说什么

·

核心关键词:2025投资思路、美国股票估值、人工智能、小盘股票、非美股机会、债券配置、全球资产配置、宏观预测陷阱

过去 12 个月,我与数十位重量级投资人深度对话。从顶级基金经理、宏观策略师到诺贝尔视角的经济史学家,观点火花四溅。归纳整理后,以下 2025投资思路 值得提前收藏。


美国股票:站在钢丝绳上撒钱?

无论是 Primecap 团队、Pimco CIO Dan Ivascyn,还是泡沫史专家 Jeremy Grantham,几乎一致给出谨慎信号

Grantham 把 AI 比作“运河、铁路、互联网”——长期改变世界,中期先崩溃再涅槃。与此同时,高评级债券因 收益率回报低波动优势,在十年维度内或反超美股。

👉 现在查看如何平衡高风险股票与稳健债券的实战方案


AI:颠覆与洗牌

没人否认人工智能的革命意义,投资人分歧在于“赢家在哪?”

一句话总结:AI 不会只让科技板块喝到汤,2025投资思路 需要横跨能源与医药。


小盘股票:被忽视的十年洼地

2016 以后,美国小盘再未跑赢大盘。但三位深耕该赛道的管理人给出 极其鲜明的“均值回归”逻辑

  1. 估值差:小盘相比大盘折价程度逼近 25 年极值。
  2. 利率逆转:超低利率时代结束,流动性溢价从大盘股流入小盘。
  3. 历史周期:大型跑赢小型最长 14 年(互联网泡沫前),过去百年均值 10 年一换边。

一句话策略:当叙事全面倒向“大即是美”,逆向下注小盘股票胜率反而提升。


非美股:护照该续费了?

“美国领先 15 年,让投资者忘了世界很大”——GQG 的 Rajiv Jain 戳中痛点:

David Herro 亲赴欧洲,Carl Vine 盯紧日本小盘,Justin Leverenz 加码印度、巴西。全球资产配置在估值、货币、行业多元化三箭齐发下,胜率陡增。


宏观预测:别拿水晶球赌博

Neil Shearing 和 Sébastien Page 集体哀叹:疫情后的财政刺激给所有模型“喂食怪物数据”,误差极大。历史显示:

规律也呼之欲出

  1. 短期宏观不可知;
  2. 长期以估值而不是情绪为准绳

用更直观的描述:把仓位挂在“预期”上,不如挂在“安全边际”上。


FAQ:2025年你最关心的6个问题

  1. Q:美股还会涨吗?
    A:短期可能继续惯性冲高,但估值锚定长期回报已压制,需防范回撤。
  2. Q:现在买债券还来得及吗?
    A:高评级债券锁定的 4%–5% 票息提供防守舱位,尤其相对 26 倍市盈率股票极具价值。
  3. Q:人工智能是不是泡沫?
    A:技术不泡沫,个别公司定价存在泡沫。甄别“卖铁锹”与“淘金者”。
  4. Q:美国小盘 ETF 值得定投吗?
    A:可考虑小盘股票领域里估值低、现金流稳的品种做卫星配置,分批建立。
  5. Q:美元走弱对 A 股有帮助吗?
    A:间接利好,但更应把视野扩展到全球——日本、欧洲、印度的机会往往更清晰。
  6. Q:应该应对宏观预测失误?
    A:少做方向大赌注,坚持“资产价格 vs 内在价值”原则比任何宏观故事更可靠。

写在结尾:把2025装进组合框架

对多数投资者,核心框架可以这样速写:

👉 点击深入了解如何一键构建上述多元组合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作教育分享,所有分析与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