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MO不再:重新定义科技浪潮下的生存法则
2023年初的寒风里,如果你被“AI又要颠覆人类”的媒体惊呼吓住,很容易错失一场个体致富的数字化转型;而2024年12月,比特币冲破96,600美元后,不少人又陷入“山顶接盘还是回调抄底”的拉锯。本文将告诉你:
不必追高,也无需焦虑——真正改变命运的策略,是把资源押注在“十年可复利”的工具与资产上:
用 AI 提升生产力,持 BTC 优化生产关系。
👉 一键学会把 AI 工具嵌入本职工作,90%的人已在做了。
36个月实盘数据:空仓不复盘,复利等于0
自 2022 年 11 月启动“八字诀·十年之约”实验以来,不设止盈、不追波段,仅按月机械加仓,已连续 3 个月因涨幅过高而跳过买入。
- 最新持仓均价:45,117 美元
- 累计收益:111%
- 财务自由进度条:13.63%
没有神奇指标,也没有内幕消息,唯一的“秘籍”是——在人类恐惧与贪婪的钟摆两端,始终让 BTC 替你工作。
AI 观点进化论:从“边界质疑”到“80%制胜”
“AGI 离我们还远,但 AI 只需超越 80% 的普通人,就已覆盖 99.99% 需求场景。”
过去一年,我在代码重构、市场文案、财务模型乃至系统运维上全面接入大语言模型。结果如何?
- 周报用时从 3 小时缩至 20 分钟
- 代码产生 BUG 率下降 28%
- 每月多出 2 天纯思考时间
核心动作不是写 prompts,而是“把工作重构成可被 AI 接手的流程”。
例如:把 15 页投资备忘录拆成“背景-逻辑-风险-对策”四段模板,一键丢给模型生成初稿,我来负责逻辑校正。
小贴士:想加速 AI 落地?把 70% 的精力用在流程梳理,30% 放在工具技巧。
富人与企业的秘密:价值终会流向吸引人的终点
BTC 不是博傻游戏,而是剩余价值巨型回收站。企业剥削你?没问题——你创造的利润随着法币通胀,终将流向最具稀缺性的资产。今天它可能是 BTC,未来可能是别的数字黄金;但在接下来十年,BTC 的共识仍具压倒性优势。
一句话总结:努力工作、把剩余价值被动回收;囤 BTC、让被动回收的价值再增值。
👉 现在觉得是“高点”,十个月后可能是“山脚”……
超级个体的日常:一手抓 AI 效率,一手抓 BTC 铲子
早晨 9:00 例行动作
- 一键同步知识库到 AI 摘要器,5 分钟提炼行业热闻
- 根据 AI 生成选题清单,敲定当日内容方向
- 读盘:早 8 点 Binance 现货跌 3%,按既定规则检查是否触发定投
下午 14:00 深度工作块
- AI 辅助 coding:两条函数=过去一个上午
- 收盘前 10 分钟,AI 把图标化财报转文字版,提前发现潜在风险
晚间 20:00 反刍
- Notion AI 把当天会议纪要转成 SOP
- 把节省下的 45 分钟用来读 BTC 月刊,巩固“认知复利”
常见问题 FAQ
Q1:我现在每月可投 2000 元,该先学 AI 还是先买 BTC?
A:并行最稳。80% 资金按月薪定投 BTC,剩下 20% 用于订阅最顶级的 AI 服务,把省出来的时间再投入到 BTC 的研究,这叫“杠杆叠加”。
Q2:AI 工具成百上千,如何筛选?
A:无视数量,只盯闭环效率。把日常工作拆成 5 个核心场景——写作、分析、编程、沟通、设计——选出 1 个能覆盖 3 个以上场景的即可。
Q3:我是自由职业者,没有公司给我缴金,会不会被“边缘化”?
A:恰恰相反。提高个人 AI 生产力后,单位时间产出是雇员的 2-3 倍;再把高收入的一部分换成 BTC,你的财富雪球滚得更快。
Q4:听说法案可能在 2025 年大幅限制 BTC 交易,你怎么看?
A:监管与合规永远是动态的,真正值得担心的是“不进入市场”。历史证明,每一次大监管都会挤出投机泡沫,留下硬核共识者。
Q5:租房 vs 买房,真的只差月供吗?
A:房租是“支出即服务”;房贷是“杠杆+流动性锁定”。在租售比 < 1:400 的城市,持有 BTC 的复利大概率跑赢房产增值。
结语:时间是最诚实的见证者
写下这篇文章时,BTC 价格 96,600 美元。也许下周它就回撤到 80,000;也许明年冲向 150,000。真正能穿越牛熊的,不是神级预测,而是对工具+资产组合的绝对信任。
十年之后,回望此刻,你会发现:
「当初那个愿意持续投入时间与金钱,把AI效率提升到极致、把BTC囤到自动收益的自己,早在2024 年冬天,就完成了超级个体的自我命名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