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起,无论你在哪家交易所操作,只要将虚拟货币换回台币并汇回台湾的账户,就必须面对「加密货币报税」这一课题。本文用最生活化的语言拆解虚拟币课税最新规则,并示范 6 种官方允许的「合法节税姿势」,让你一次看懂「虚拟币缴税方式」与「交易损失计列」等热门关键词的实务处理流程。
虚拟币在2025年如何被「课税」?
核心:何时才要缴税?
只要 实际出金到台湾任何银行 那一刻,才会触发税务台帐;链上转账、单纯锁仓或放交易所不动都不算作「实现所得」。
- 征税科目:依《所得税法》第 14 条第 1 项第 7 类,将币视为「财产交易所得」,计税基础=出金金额-买币成本(务必保存交易截图或交易所对帐单)。
区分境内/境外
- 币虽是国际流通,但 谁在背后撮合成交 决定税种。
- 交易平台注册地在大陆系「境内所得」,进入综合所得计税;注册地在海外则为「境外所得」,适用基本税额制。
境内收入怎么算?
用财政部试算系统最准确:
综合所得总额 = 汇入台湾金额 - 买币成本 + 其他收入(薪资、股利等)
再依 5%~40% 累进税率计算税负,别忘了申报「薪资所得特别扣除额」与「储蓄投资特别扣除额」。
⚠️ 依《洗钱防制法》,交易所对任何一次入金或出金大于 50 万台币皆有义务通报调查局;小于 50 万仍有可能被稽核,资料要齐全。
境外收入怎么算?
三条件 全部满足 才要缴税:
- 一户海外所得合计 ≥ 100 万
- 一户「基本所得额」(综合所得净额+海外所得+其他加项)≥ 750 万
- 基本税额〔(基本所得额-750 万)×20%〕>一般所得税额
换算白话:若全年提现海外所得刚好 700 万,因 700 万-750 万< 0 ,课不到基本税;但若你有台股股利、储蓄利息或其他海外收益,加总超过门槛就得留意。
节税6大手法实测
手法1:境内出金先算「扣除额」决定是否划算
境内交易所出金金额若落在 59 万以下,适用 0% 税率;超过 59 万即掉入 5% 起跳的累进级距。
反推:若你今年薪资已逼近 20% 税率区间,把相当于「抵税额度」的部分改成境外渠道会更有利。
手法2:海外交易所电汇,用足 750 万「免税额度」
步骤
- 把币转入 Kraken、Bitfinex、Matrixport 等全球合规交易所
- 卖给 USD → 电汇至外币帐户(护照英文姓名,部分银行需提前开 Chilean、Wise 等户口)
- 解汇回台币=「境外所得」,有 100 万免申、750 万免税空间
提示:多数机构电汇费 10~20 美元不等;若当月汇率有利,可分批兑换降低手续费。
手法3:Backpack+Linebank「0 元出金」
Backpack 推出法币出金内测:USDC 一键换成美元,汇款手续费 0 元。卡在 Linebank 仅需 50 TWD/笔(优惠到 2025/12/31)。整体经测试两天以内到账,成为今年短线交易者追捧的「迂回出金」路径。
手法4:交易损失记「财产交易损失扣除」
境内收入
- 当年损失先行抵销当年财产交易所得,未抵完可递延 3 年。
场景:2025 卖出 BTC 亏 50 万,ETH 赚 30 万。可直接抵 30 万,剩余 20 万留 2026~2028 再用。
境外收入
- 若海外账户能提供官方 Cost-basis 报表,且当年境外所得已触发基本税额制度,即可计入抵减。
- 多数海外所站仅支持英文报表,建议保留 PDF 并加总计算,避免语言障碍导致稽核争议。
手法5:保存「原始买价证据」扣抵成本
无论境内境外,最脚底抹油的环节就是买币凭证:刷卡、ACH、P2P 转账、链上 TxID、手续费收据,全部截图打包自建云端资料夹,方便年终一键对账。
👉 一次列队整理成本低到爆的交易截图技巧,相信我,你肯定会回来看三遍
手法6:不套现=0税负,但别忘了风险
币在链上不动,账面上涨再多也不触发税务;可选择加密支付信用卡、线上商城直接消费。需注意交易所或钱包被黑客攻击、平台倒闭等黑天鹅,记得把主力资产放入冷钱包并分散风险。
实测:用 Binance Tax 自动算税
- 登录官网 → 选「Tax」→ 选择其他 jurisdictions
- 货币设定 USD(方便境外所得分栏)
- 同意条款 → 一键导入全部交易记录
- 等待 10 分钟~4 小时
- 导出 CSV+PDF 直接交给记账师或直接登录财政部电子申报系统上传
桌面版才能完整预览中文报表,手机版暂时无预览功能。
读者高频 FAQ
Q1:我在 2023 年买的币到现在还没卖,是不是 2025 才首次计税?
A:2025 首次出金就要并入当年所得。如果你在 2025 年底前仍无出金动作,账上收益暂不课税。
Q2:境内交易所账号又买进又卖出,如何判定「成本」?
A:财政部默认 加权平均法,你可要求交易所提供「平均成本报表」,或自己 Excel 拉表计算。
Q3:我明明境外收入 90 万,再多一点就要报税,可不可以只报 90 万?
A:可以。100 万以下境外所得确实免申报,也免缴税。一旦达到 100 万,即需要「申报」但可能「免缴」,勿自行裁减数据,如实申报即可。
Q4:用信用卡买币的手续费能当成本吗?
A:可以。手续费、境外刷卡手续费、链上矿工费都可当作追加成本。
Q5:当我用虚拟币给国外公司付服务费,算缴税触发点吗?
A:不算「出金至台湾账户」,但视同消费(财产处分),最新规定将于 2025 Q3 补充说明。请勿私吞发票,保留对外付款凭证。
Q6:把 USDT 换成 USDC,中间价差十块台币,要不要报税?
A:只要仍停留在平台端,尚未换成法币回到台湾,都不视为「实现所得」,不报税也不需申报。
结语
看懂「加密货币报税」的关键,是把「出金路径」与「交易损失」两件事牢牢钉死。优先运用 750 万境外免税额度,再依据境内分级税率微调,就能把 5%~40% 的税负有效压到 0~20% 区间,甚至更低。记得,不做细节规划就是多缴冤枉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