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银掌门表态:只要监管放行,银行将大规模落地加密货币支付

·

“倘若监管规则落地,银行业会毫不犹豫地猛攻加密货币支付场景。”——美国银行 CEO Brian Moynihan(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)

核心表态:监管是唯一门槛

在瑞士达沃斯论坛现场,美国银行(Bank of America)首席执行官 Brian Moynihan 接受了 CNBC 连线专访。他将银行在加密支付领域的态度彻底“摊牌”:只要监管机构开出“绿灯”,美国金融系统就能迅速整合数字货币当作日常交易工具,而非现在的“观望+试探”。

Moynihan 强调,美国银行已累计申请了 数百项区块链专利,早已完成底层技术储备,静待政策一声令下。

关键词:加密货币支付、监管、美国银行、区块链专利、数字货币、金融系统


银行为什么“心动”还不行动?

1. 零售端长期“关闸”

2. 机构端先行试水

资管、私募、财富管理等 B2B 业务早已大规模交易比特币现货 ETF ,并开发托管、清算、风控模型。换句话——“拿来交易可以,拿来花钱再说”。

3. 合规成本尚未厘清

数字资产究竟是货币、证券还是商品?KYC、反洗钱、资本充足率的边界何在?监管空白越大,机构越不敢轻举妄动。

4. 传统阵营的“批判”声音

JPMorgan CEO Jamie Dimon 去年直言“比特币就是宠物石”,虽为个人言论,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老派银行家的心理门槛。


加密货币支付能带来怎样的新浪潮?

当监管框架成型,银行的三张王牌会快速打出:

  1. 区块链专利武器库:美银、高盛、摩根大通均已储备跨境结算、可编程货币、身份验证等核心技术。
  2. 合规网络效应:银行拥有 100% 用户身份,任何加密交易天然满足 KYC/AML。
  3. 清算巨头共生:Visa、Mastercard 正内测“链上清算通道”,银行+卡组织组合拳可把加密支付直接送进 Wallet App。

场景畅想:
在美国街角咖啡店,你依然掏出手机;只是后台秒级转换成美元稳定币,扣款、清算、汇率锁定一气呵成,用户无感、商户泰若。


快速 FAQ:关于“银行+加密支付”你最关心的 5 件事

Q1:美国银行现在到底能不能买比特币?
A:目前普通客户无法直接使用美银 APP 买比特币,但机构客户可通过美银证券部门参与比特币现货 ETF。

Q2:监管“绿灯”到底指什么?
A:至少需明确三件事:加密资产的法律定义、银行可直接托管数字钱包、支付链上交易的资本占用规则。

Q3:如果银行介入,比特币价格会暴涨吗?
A:银行更关注 链上支付功能,不代表鼓励“投机囤货”。短期对价格的推动有限,但对流动性与可信度提升巨大。

Q4:区块链专利咋用在我们身上?
A:当政策落地,银行会推出“一键链上直付”,你仍用熟悉的银行卡或手机钱包,后台已跑在自研区块链网络里。

Q5:小商户必须技术升级吗?
A:不需要。银行会与现有 POS、二维码体系整合,小商户零额外改造也能收“带加密货币标签”的钱。


当监管机构一旦放行,谁能抢先得第一滴血?

答案或许不止银行本身,而是金融版图的又一次洗牌。老巨头握有牌照与用户,科技公司握有体验与流量;再加上稳定币发行方、交易所、支付机构,最终会走向一场 “寡头联盟”

追问:假设 2026 年监管规则出台,你会第一时间把加密钱包绑定银行账号吗?
那就点击了解 → 👉 深度了解银行加密支付落地路径,抓住下一波金融红利


扩展阅读:美银早年的“布局清单”

今天一句“我们早已准备好了”看似云淡风轻,背后是 十年长跑的技术与合规储备


未来路口:监管与市场如何共舞?

如果监管在 12–18 个月内给出明确信号,2027 年前就可看到:

当然,风险依旧存在:链上诈骗手法升级、私钥丢失豁免责任界定、央行数字货币政策博弈。
这些都需要在监管法案草案里写上 清清楚楚的罚则与保护条款


彩蛋:下一场对话风向标

在达沃斯现场,有记者问 Moynihan:“比特币还是稳定币更受欢迎?”
他只回一句:“市场说了算,银行只负责把路修好。”

别忘了,每修好一条“高速公路”,最先跑上去的往往就是 最先抱住方向盘的人。提前查阅 → 👉 一站式看懂银行数字资产布局全景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