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”,新技术也绝非横空出世就被所有人接收。技术采纳曲线把这漫长过程拆成五个阶梯:从敢于尝鲜的 创新者,到最终不得不跟上的 落后者。把握每个阶段的人群特征与心理,企业才能精准制定产品定位、营销策略与资源分配,避免烧钱试错,预见客户下一步的购买动向。
从智能手机到 AI:典型跨阶段案例
回想 10 年前的智能手机。最初只有极客玩家把 iPhone 当玩具;三年后,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早期使用者开始在地铁里刷微信;再过两年,地铁里男女老少都换成了大屏手机;如今,如果还有人手持功能机,大概率是被亲友贴上“顽固派”标签。
同样路径正在重演——生成式 AI、无代码 SaaS、绿色能源方案的扩散,都遵循 五个阶段 的技术采纳顺序。下文拆解每阶段的人群动机、营销打法与常见卡点,帮助你把“尝鲜”变“日常”。
五大阶段人群画像与实战打法
阶段一:创新者(Innovators)
关键词:尝鲜、内测、技术导向
- 核心诉求:新技术、酷功能、愿意当“实验品”
- 可被征服点:beta 计划、开发者沙龙、深度访谈
- 否爆会:毫无技术创新的 PPT 或把“首发”卖成溢价
创新者不到目标市场的 2.5%,却掌握早期口碑阀门。例如 VR 头显刚上市时,是这群人先晒出“沙发里的环太平洋”,才带动了评测区的高热度讨论。👉如何在小规模人群中“点燃第一把火”,直接影响后续四阶段的节奏。
阶段二:早期使用者(Early Adopters)
关键词:行业信誉、专业背书、ROI 可见
- 核心考量:技术价值是否显著优于传统方案?
- 可被征服点:垂直社群、KOL 案例、限时体验群
- 否爆会:缺乏用户故事或同行对比
早期使用者愿意付费,但要求“时间成本明确可抵”。2020 年某 B2B 客户把财务流程迁到云端会计 SaaS,带来 38% 人力节省。厂商把这份数据做成一页式案例,两周内又拿下了 12 家同赛道公司。此时,产品已进入 市场信任链 第一轮扩散。
阶段三:早期大众(Early Majority)
关键词:亲眼所见、同行背书、低风险
- 核心考量:产品稳定性、价格合理、持续可用
- 可被征服点:白皮书、真实客户直播、免费试用
- 否爆会:让人忍痛割舍老工作流的“硬切换”
早期大众是“从众者”的起点,占比高达 34%。他们对昂贵风险零容忍,却对“别人都在用”极度敏感。
电商的崛起就发生在这一阶段:当安全支付、物流保障、7 天无理由退货成为行业标准,早期大众才集体从线下到线上转移。把他们的“安全感”做满,你就跨过了 市场平衡点。
阶段四:晚期大众(Late Majority)
关键词:行业标准、成本最低、被动跟进
- 核心考量:会不会因为不跟上失去生意?
- 可被征服点:多版本报价、迁移工具、官方培训
- 否爆会:高学习曲线、过度捆绑
晚期大众直到不切换就“被淘汰”时才被迫行动。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就是经典场景:公网文件协作、视频会议、数字签章,一夜之间成为企业“生存必备”。此时,市场打法需转向 成熟体验 + 低价易用,不再强调炫酷。
阶段五:落后者(Laggards)
关键词:顽固、恐惧、必要触发
- 核心顾虑:万一选错岂不百忙?
- 可被征服点:零风险试用、人工全天候陪跑、旧系统永续接口
- 否爆会:只谈愿景却不给兜底方案
落后者往往只占 16%,却是品牌“成熟度”验证的最后一张投票。例如某法院系统坚持邮寄纸制判决书到 2023 年,直到上级文件规定“全程电子送达”才紧急上线。对这类人群,👉用“兜底承诺”而非“星辰大海” 才能撬开缝隙。
FAQ:技术采纳曲线高频疑问
Q1:能否跳过创新者,直接面向大众打广告?
A: 极端罕见。缺失创新者验证,产品极易因bug或定位偏差而被早期大众骂上热搜。过去 5 年,跳级直接向大众宣发的 18 个 SaaS 项目中,14 个 在首月退款率 > 30%。
Q2:如何判断我们正处于哪一阶段?
A: 三步自检:
- 最近 30% 的新增用户是否来自“客户转介绍”?是则大概率已跨进早期大众。
- 行业论坛与公众号里是否出现“竞品打架”话题?出现则进入晚期大众早期。
- 如果 80% 以上潜在客户关心“迁移成本”,你可能已触碰落后者池。
Q3:早期使用者不愿继续付费怎么办?
A: 把他们变成“荣誉会员”。提供路线图共创、Logo 互推、免费升级席位,利用 成就动机 挽留,让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持续为你背书。
Q4:技术采纳曲线有没有地域差异?
A: 有。高 GDP 城市里早期大众提前 12–18 个月出现;三四线地区常以“政策驱动”替代“自愿尝试”,晚期大众爆发更凶猛。
Q5:如何给每一阶段设定具体 KPI?
A:
- 创新者:MVP 次日留存 ≥ 40%
- 早期使用者:付费转化率 ≥ 15%
- 早期大众:NPS ≥ 45,续费率 ≥ 70%
- 晚期大众:LTV/CAC ≥ 5
- 落后者:工单量下降 50%,杂项成本降低 30%
终极加速 5 大锦囊
- 即时价值:首屏功能 3 秒内让用户感到“省事 30 秒”。
- 顺滑入门:分步式引导视频 ≤ 90 秒,关键按钮 100% 可热力追踪。
- 社交背书:把“腾讯在用我们”放到注册页,比起“十项全能”更能拉动填写率 70%。
- 迭代可视化:公开 bug 修复时间轴,让观望者看到“每周都变好”。
- 正反案例对比:老流程 VS 新流程真实数据,让“省钱/省时/省人力”一眼可见。
技术采纳曲线并非冷冰冰模型,而是一套“人” 心计算器。用对节奏、用对语言、用对安全感,就能让原本“慢半拍”的市场,在下一次用户会议上集体喊出:“就它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