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根大通悄然持有 76 万美元的现货比特币 ETF,华尔街风向真的要变了吗?

·

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(JPMorgan Chase)刚刚提交的 SEC Form 13F 文件显示,该行已在代客户持有价值约 760,000 美元 的现货比特币 ETF 资产。消息一出,“比特币 ETF”、“机构布局”、“现货持仓” 等关键词迅速登上各大财经热搜。

华尔街巨头主动拥抱曾被多次质疑的资产,是否意味着比特币正从“投机工具”转变为“机构标配”?下文按时间线梳理核心事实,并解读信号背后的深层逻辑。


这 76 万美元分布在哪些基金?

SEC 披露的信息显示,摩根大通并未单独押注某一产品,而是把 760,000 美元 分散到多款业内热门 ETF:

多基金、小金额的组合,彰显典型“试单”特征:管理客户资产、对冲风险、兼顾监管合规 三管齐下。


76 万美元 VS 3 万亿美元:金额虽小,但象征意义巨大

相较于摩根大通 3 万亿美元 管理资产,76 万简直九牛一毛。然而,链上分析师指出:

换句话说,“76 万” 可能只是 华尔街大资金的敲门砖


富国银行也跟进?美国银行系集体松口

无独有偶,竞争对手 富国银行 上月亦提交 13F,显示持仓 2,245 股 GBTC,市价约 12.1 万美元。两家大型银行的统一动作释放两个信号:

  1. 美股传统增量资金 不太在意比特币波动 这一旧闻;
  2. 银行渠道理财端,已将 现货比特币 ETF 视作 常规多元资产选项

同一屋檐下的矛盾:CEO 口头“唱空”与业务“做多”

摩根大通 CEO Jamie Dimon 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比特币是 “宠物石”、“只适合罪犯”。最新采访中,他甚至直接让记者别再提问比特币,以免浪费他时间。

一边是 高层唱空,另一边是 业务部门默默建仓,这正是华尔街经典 “嘴上说不要,身体很诚实” 的重现。


现货 ETF 的合规优势,正侵蚀加密原生交易所的市场份额

以往机构想买比特币,只能通过 Coinbase 等加密交易所灰度信托。如今:

对于保守型机构,“买 ETF” 自然优于“买币”。
👉 今年加密理财新范式:银行系托管 + ETF 通道


未来三个月值得紧盯的三个指标

  1. 13F 总规模增速:若 Q2 披露数据中出现 千万级 持仓,确认第一波配置潮已启动。
  2. ProShares BITO 资金流:杠杆 ETF 能放大交易量,亦反映对冲需求。
  3. 券商研报风向:卖方若开始给出 目标价格/合理估值,意味着传统分析框架已就位。

风险提示:76 万美元并非投资建议

虽然新闻鼓舞人心,但:

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,请结合自身 风险承受能力与合规要求


常见问答 (FAQ)

Q1:摩根大通自己买了比特币吗?
A:本次文件披露的是 client holdings(客户持仓),并未出现自营比特币敞口。

Q2: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 ETF?
A:在支持 美股账户 的券商内搜索代码 IBIT、FBTC、GBTC、BITO 即可购买,无需额外开通加密交易所账户。

Q3:普通人能照搬“分散持仓”策略吗?
A:可以。把资金拆分到多只 比特币 ETF 与少量 比特币现货期货 ETF,可在 追踪误差费用 之间取得平衡。

Q4:CEO 口头看空会影响价格吗?
A:短线或引发媒体热议,但 ETF 购买需求由客户推动,单一言论难改长期趋势。

Q5:ETF 管理费哪家最低?
A:目前 IBIT 与 FBTC 年为 0.25%,对比 GBTC1.5% 有显著优势。
👉 比较主流 ETF 费率前先看清隐藏成本

Q6:是否需要担心监管突停?
A:现货比特币 ETF 已通过 SEC 批准,后续 逆转概率极低,但需留意 杠杆 ETF期货 ETF 的规则调整。


写在最后:从“散户玩具”到“银行级资产”的再定义

过去十年,比特币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 野蛮生长、“ICO 泡沫” 以及 交易所暴雷。如今,美国最大商业银行代表 1.6 亿零售客户,不紧不慢地在 ETF 里放入 76 万美元 —— 这是加密行业又一次 里程碑时刻,也是传统金融的无声 白皮书:下一次的全球金融地图,或许不再割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