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州养老基金豪掷2.76亿美元买入Strategy:传统资金为何集体转向比特币间接敞口?

·

这是一则足以震动市场的消息:美国最大公共养老基金之一出手,以2.76亿美元抄底 Strategy(MSTR)股票,相当于在不触碰冷钱包、交易所、托管行的前提下,一键锁定比特币敞口。它不只是“买入”两个字那么简单,更揭示了传统机构资产配置逻辑的全面转向。

为什么选中Strategy?一张图看清逻辑

Strategy 并非普通软件公司——其资产负债表上躺着超过 1% 全球比特币流通量,被视为“企业级比特币杠杆工具”。传统机构若要合规获取数字资产,通常面临以下困境:

Strategy 则简化为“买股票=买比特币 Beta”,交易链路、清算语言、监管框架与老派组合一脉相承。这也是加州养老基金此次用“老钱”下注的核心理由。

间接持仓的三大优势

  1. 合规捷径:Strategy 已在美国 SEC 完整披露持仓,养老基金报告时仅需归类为普通股票,无需额外加密货币附注。
  2. 流动性保障:MSTR 日均成交额超 6 亿美元,远胜场外大块比特币交易。
  3. 财务杠杆放大:Strategy 采用可转债融资持续增持比特币,股票波动率≈比特币1.2–1.4倍,呈现正向杠杆效应。

👉 想把握机构动向前埋伏下一轮行情?先搞懂 MSTR 与 BTC 的高关联逻辑。

“数字黄金”地位已稳固?数据背后的真相

机构的真金白银从来不是短线博弈,而是对长期货币属性、稀缺性与制度成本的综合定价。加州养老基金的进场是一种“投名状”——比特币正加速从“风险投资”升格为“宏观对冲资产”。

养老基金的投资范式迁移

过往 30 年,养老基金以“60/40 股债”模型为主轴,再叠加大宗商品或 REITs 进行通胀保护。如今,面对全球债务高企、实际利率为负的宏观环境,核心诉求改为:

加州基金的动作已在同行间引发“示范效应”——从 CalPERS、纽约州共同退休基金到加拿大 CPP,均已开始研究或建仓数字货币相关敞口。养老基金的“超长周期+低流动性压力”天然适配比特币的“极高波动+长期向上”特性。

风险管理:传统机构如何给比特币定价

👉 查看最新链上数据:MSTR 溢价率与 BTC 价格背离背后的套利窗口还剩多少?

FAQ:关于养老基金押注比特币的5个高频疑问

Q1:养老基金为什么不买现货比特币,而选择股价杠杆?
A:监管合规是首要原因;其次,Strategy 具备可审计财报,便于向 LP 披露,直接持币仍需额外托管与估值报告,会计处理也更复杂。

Q2:如果比特币暴跌50%,养老基金会爆仓吗?
A:不会。以 2.76 亿美元对应基金总盘子 4500 亿测算,占比不足 0.07%,严格控制在风险预算内;且其策略为“买入并持有”5–10 年维度,可承受深度回撤。

Q3:Strategy 会不会减持比特币,被动砍掉基金预期敞口?
A:根据公司最新章程,仅可在“极端流动性需求”时轻量减持,且需提前 90 天披露;历史记录显示 2022 年极端熊市中也未出售分文。

Q4:会不会出现“明斯基时刻”导致股价与 BTC 脱锚?
A:市场曾经历 MSTR 溢价过高后的回调;但机构入场更看重长期 Beta,短期脱锚反而提供逢低加仓的交易机会。

Q5:散户投资者如何同步抄作业?
A:普通投资者可用“股票+期货+期权”复合策略复制机构敞口,但需注意杠杆倍数与清算风险;另可考虑美债+比特币的杠铃模型,降低账户波动。

写在最后:从“另类”到“必备”的临界点

加州养老基金的2.76亿美元只是开始。随着 IFRS 与 FASB 进一步明确数字资产的会计处理指引、伦敦清算所计划推出比特币清算服务、美 SEC 对现货比特币 ETF 的潜在放行,传统法币资金体系将与数字资产生态完成正式对接。

对于投资者而言,关键不再是“比特币值不值得买”,而是“如何在新的资产地图里重新规划坐标”。当养老基金都敢用退休储蓄下注时,市场留给观望者的时间窗口正在快速缩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