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sa、Mastercard、Worldpay 宣布基于 Hedera 的 USDC 结算网络

·

Hedera 链上发行的高性能 USDC 刚刚迎来一枚里程碑:全球最大两家卡组织与头部支付技术提供商 Worldpay 同时亮相同一舞台,宣布启动端到端的 USDC 结算系统,刷新跨境支付与稳定币风控的行业上限。这场震动区块链圈的发布发生于 Token 2049 新加坡会场,而核心亮点可浓缩为四句:真「稳定」的 USDC、真「高速」的 Hedera、真「透明」的储备证明,以及真「落地」的 Visa/Mastercard 场景。

为什么这次合作被称为「里程碑」?

  1. 传统金融首次公开接入
    Visa、Mastercard 的代表在会场强调,过去对稳定币只停留在「探索」与「PoC」;如今把真实交易头寸搬到 Hedera,并向所有合作支付机构开放,是一次从试验室到商用通道的跃迁。
  2. 链上结算成为「主路径」
    对跨境商户而言,过去银联或 ACH 通道需要 T+1~T+3;USDC+Hedera 的实测数据是不到一秒出块确认、数分钟完成法币结算,手续费压缩 70% 左右。
  3. 稳定币合规模板的新范本
    Hashport 提供的 Axiom Oracle 每 30 秒向主网汇报储备状况,所有积分叠加在链上,审计机构可通过开放 API 随时抽查。卡组织看到了一种「Playbook」——谁都能复用这套模式做合规透明。

👉 想了解如何提前部署 USDC 商业通道?点击突破传统结算的第一桶金难点。

技术架构一览

USDC 结算场景快速拆解

全球一家跨境电商 A 向新加坡供应商 B 支付 10 万美元。老流程要走 SWIFT+多家中转行,历时 2 天,汇损 1.5%。

在新方案里:

  1. A 直接刷 Mastercard,票据实时上链;
  2. 10 万 USDC 即刻铸造并锁仓到 Axiom Oracle;
  3. 当区块确认后,B 地址自动收到等值 USDC;
  4. B 用 Worldpay 出金接口将 USDC 折算为新加坡元入账。

耗时: 两分半。成本: 2.6 美元转账费 + 30 个基点汇兑费

“稳定币不是实验品,而是解决对账、退款和汇兑卡脖子的下一代基础设施。” —— Visa 亚太区创新总监现场发言

市场预期与行业反应

  1. 支付公司:Stripe、Adyen 在私下路演后已加入评估队列。
  2. 银行:星展、兴业等持牌机构正测试把跨境托管法币换成 USDC 结算头存,降低日间流动性占用。
  3. 商户:Shopify 数据显示,若结算时间由 T+3 缩到 T+0,库存周转率可提升 18%~22%。

👉 看看下一张「支付王牌」如何复制这一跨境闪电结算模板 →

FAQ 正在发生的事

Q1:普通用户能直接用 USDC 刷 Visa 卡吗?
A:目前仅限收单侧使用 USDC 终端,POS 端仍按 USD → 商户当地货币 结算。Visa 预计 2025 年初推出面向持卡人「USDC 支出」功能。

Q2:链上拥堵会不会产生滑点?
A:Hedera 设计 TPS 上限 10,000,当前实测负载不到 3%。万笔并发在哈希图算法下节点同步效率依然稳定。

Q3:USDC 不是中心化合规通证吗?如何实现「去信任」?
A:共识分两部分——链上代码用智能合约固化规则;链下法币账户由 Circle 与 BNY Mellon 联合托管,Axiom Oracle 实时公证,降低单点审查风险。

Q4:手续费会不会随热度增长?
A:Hedera 采用固定计价模型,单笔 0.0001 USD 交易费,不会因繁忙指数级上涨。Visa、Mastercard、Worldpay 再加成 30~50 基点通道费,合计依旧远低于传统 SWIFT 1.5%~2%。

Q5:是否支持除 USDC 外的其他稳定币?
A:首发阶段仅限 USDC;TUSD、USDP 已列入下一步技术适配清单,但需要 Hashport 重新审计托管模型,预计 2025Q2 投票表决。

风险提示与展望

任何新技术都伴随不确定性:合规细则尚未覆盖全部辖区、储备资产审计频率与债券市场波动、预言机单点失效……但一项由全球最大支付网络牵头,且真在资金流动层面跑通的方案,已迫在眉睫。

消费者端的最终体验仍是「刷卡还是刷卡」,但背后是区块链网络替其省下的时间、费用和跨境摩擦。下一站,信用卡可能变成一张「多币种现金卡」,你甚至无需弄清 USDC 是什么就已享受它带来的红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