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爆火”的稳定币会是离我们最近的数字货币吗?

·

关键词:稳定币、数字支付、储备金、跨境结算、数字货币监管、央行数字货币、金融科技

过去五年间,稳定币总市值从不足200亿美元飙升到2025年的2300亿美元,“低调”数年的它突然成了全球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资产之一。问题也接踵而至:为什么它能与比特币一路狂飙的过山车行情划清界限?科技公司、金融巨头甚至主权国家为何像抢一张演唱会门票一样争夺发行牌照?稳定币会不会成为普通人日常支付里“最近”也最“面熟”的数字货币?下文尝试拆解这场正在加速落地的金融巨变。


稳定币到底是什么?

用一句话概括——稳定币是锚定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的区块链代金券。最常见的是1:1钉住美元的USDT、USDC,也有少量选择黄金或一篮子货币作为抵押。由于储备资产波动性低,稳定币避免了比特币“一天20%上下”的血腥震荡,成为加密世界的“高速公路收费站”,让数字资产交易和跨境转账更顺畅。

余伟文(香港金管局总裁)在公开演讲里比喻:“稳定币像是区块链上的‘港币’,既有电子化效率,又保持了港币相对美元的价值稳定性。”

三大核心特点

  1. 稳定:价格相对锚定资产几乎恒定,适合计价与结算。
  2. 24×7流通:不受银行营业时间限制,随时可跨国。
  3. 低摩擦:单笔手续费可低至0.01美元,远优于传统电汇。

科技公司争相发币的逻辑

一张牌照 = 全球现金通道的“造币权”

2025年4月,Tether的USDt市场份额达66%,Circle完成纽交所上市首日涨幅210%,苹果、X、谷歌正就嵌入式稳定币钱包与加密公司接触。巨头为什么志在必得?

👀 点击了解如何在全球 1 分钟内完成稳定币转账的硬核技术细节👇
👉仅用 0.01 美元手续费即可体验的实时跨境支付实验


隐忧:当发行方并不等于中央银行时

西汉时期,富商发行“钱票”代替沉重的五铢铜钱,结果引发了票面“超发”挤兑风潮。稳定币背后其实有同样的“信用杠杆”难题:

  1. 储备金不透明:早期USDT曾被质疑用商业票据而非美元现金充当储备。
  2. 挤兑风险:2024年某稳定币因做市商突然撤离,价格一度跌至0.92美元。
  3. 监管灰区:匿名地址易被用于洗黑钱与敲诈勒索。

王永利等学者提出的“三重护栏”已被写入多国草案:


CBDC 与 稳定币的“二选一”还是“混合双打”?

央行数字货币(CBDC)由中国、欧盟等主权主导,天然具备法律清偿地位与央行结算网络。稳定币则由企业主导,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。两者并非零和,可能出现“分层协同格局”

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认为:“数字欧元属于公共品,保证货币主权;但合规稳定币可在竞争中加速欧洲支付系统创新。”


FAQ:三分钟快速扫盲

Q1:稳定币真的永不贬值吗?
A:理论上与锚定资产同涨同跌,若锚定美元,则随美元贬值同步。

Q2:普通人如何收发稳定币?
A:仅需下载支持TRC20或ERC20的钱包应用,绑定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即可完成购买和收款。

Q3:稳定币会不会被政府叫停?
A:日、港、欧已陆续出台牌照制度,重点监管储备金与KYC,而非“一刀切”关停。

Q4:与支付宝里的“数字人民币”红包有何不同?
A:数字人民币是央行负债,可以离线支付;稳定币是企业负债,需网络,但可跨国使用。

Q5:手续费比传统银行便宜10倍,为什么银行不围剿?
A:多家银行正把稳定币作为结算通道,低费率反而提高用户粘性,节省外汇对冲成本。


香港“沙盒”实验带来哪些启示?

5月底通过的《2025香港稳定币条例》被誉为“东亚监管风向标”:

业内人士预计,首批牌照只发3—5张,竞争堪比当年首批虚拟银行牌照。

👇 快来计算在香港持牌发行 1 亿美元稳定币的 ROI 临界点
👉打开模拟计算器,30 秒得出现金流盈亏图示


从正面战场到日常使用,我们距离“口袋里的稳定币”还有多远?

用一句行业玩笑说:“以前是赚稳定币手续费,现在是让稳定币付早餐钱。”

实测场景:

当钱包与微信、支付宝同屏;扫码支付不必提示“切换银行卡”时,“稳定币”才真正成为“离我们最近的数字货币”。而这一天,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更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