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区块链分析机构 Blockdata 发布的最新报告,全球 100 大银行中已有 55% 直接参与了加密资产与 区块链 领域的股权投资,累计投入约 30亿美元。本文按实际融资规模梳理出 13 家最活跃的银行,并逐个拆解其投资组合、主流关键词与潜在机会。
1. 为何银行集体押宝加密赛道?
- 万亿美元市场成型:加密总市值飙升至 2 万亿美元,为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收益想象。
- 客户需求倒逼:85% 的高净值用户希望银行提供 加密托管、数字资产交易等合规服务。
- 技术转型窗口:区块链的清算结算效率远高于传统 SWIFT,吸引银行提前布局。
关键词:加密赛道、数字资产托管、区块链清算、高净值客户
2. 13 家最积极布局的银行排行(按融资总额)
2.1 渣打银行 Standard Chartered — 3.8 亿美元 /6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Ripple(XRP)、Cobalt
- 布局解析:用 XRP跨境汇款降低对 SWIFT 的依赖;Cobalt 则提供高频交易基础设施。
2.2 纽约梅隆银行 BNY Mellon — 3.21 亿美元 /5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Fireblocks(机构级加密托管平台)
- 关键词:加密托管、私钥管理、合规框架
超过 20 家头部交易所已接入 Fireblocks,BNY Mellon 借此实现“机构级钱包即服务”。
2.3 花旗银行 Citibank — 2.79 亿美元 /14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SETL
- 技术亮点:使用分布式账本实现现金与多种数字资产秒级同步结算。
2.4 UBS — 2.66 亿美元 /5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Axoni
- 技术亮点:在Stacking智能合约中自动化管理大宗股权互换,降低对账时间与人工差异。
2.5 法国巴黎银行 BNP Paribas — 2.36 亿美元 /9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Digital Asset(DAML 智能合约语言)
- 关键词:实时清算、链上结算、贸易融资
2.6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— 2.34 亿美元 /3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NYDIG(Stone Ridge旗下的比特币托管子公司)
- 关键词:比特币屯币、机构托管、合规 KYC
2.7 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— 2.06 亿美元 /8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ConsenSys(以太坊基础设施)
- 技术亮点:通过私有链 Quorom实现银行间稳定币交易与债券代币化。
2.8 高盛 Goldman Sachs — 2.04 亿美元 /8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Coin Metrics(提供链上数据给机构投资者)
- 关键词:大数据、链上分析、机构客户
2.9 三菱日联金融 MUFG — 1.85 亿美元 /6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Coinbase、Bitflyer
- 技术亮点:通过投资本土合规交易所,抢占日本、美国双向流量。
2.10 荷兰国际集团 ING — 1.70 亿美元 /6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HQLAx
- 技术亮点:使用代币化债券替代传统回购(Repo)交易,缩短结算秒周期。
2.11 西班牙对外银行 BBVA — 1.67 亿美元 /5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Covault
- 关键词:数字身份、KYC 数据合规
2.12 野村 Nomura — 1.46 亿美元 /5 项投资
- 代表项目:Quantstamp(区块链安全审计)
- 关键词:智能合约审计、安全合规、DeFi
2.13 巴克莱 Barclays — 0.12 亿美元 /22 笔投资
- 代表项目:RealBlocks
- 技术亮点:把传统私募基金份额代币化,降低进入门槛。
3. 最值得关注的三个关键词趋势
- 加密托管(Custody)
23 家大银行已在自建或引进托管方案,为即将到来的养老金、保险资金入场铺平道路。 - 代币化真实资产
债券、私募、不动产乃至艺术品,都在被 代币化(Tokenization) 后搬上链。 - 跨链互操作协议
XRP、Fireblocks 到 Axoni 的单链方案已无法满足多元资产流通需求,跨链协议成为下一个风口。
4. 常见问题(FAQ)
Q1:银行为什么偏爱上游基础设施(如托管、安全公司),而非直接持有比特币?
银行不能直接触达比特币的高风险敞口,优先锁定 加密托管,安全、合规、手续费 等稳赚不赔的底层赛道。
Q2:普通投资者能否跟投这些银行青睐的项目?
大型私募轮往往设有 高门槛,但交易所 IPO(如 Coinbase)、ETF(如现货比特币ETF)已为散户提供间接入口。
Q3:有没有明显短板值得警惕?
监管真空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,一旦美国或欧盟收紧数字资产牌照,此前巨额投入可能受阻。
Q4:中文地区的投资者如何抢占窗口期?
Q5: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哪种区块链技术?
以 以太坊 为核心的 ERC-20、ERC-721 以及 Layer2 方案因开发者活跃度和合规顾问资源最多,仍是首选。
5. 结论:银行资金的“登陆”意味着什么?
- 15% 规则已成纲常:任何单家大行的投入都遵循“不超整体客户敞口 15%”这一风控红线,确保即使加密暴跌也掀不起系统风险。
- 市场成熟度进入新阶段:当传统金融将 托管、审计、订单撮合 全部标准化,意味着主流流动性把“加密”作为与黄金等同的大类资产配置。
- 下一步是“跨链采纳系统”:互联互通协议的成熟度,将决定我们何时能看到一家银行同时托管 NFT、代币化债券、DeFi 收益凭证,并将其组合打包成“一只基”。
紧跟这 13 家银行的投资图谱,你会发现它们并非“投机”,而是悄悄打造了 数字资产版的基础设施——下一波百倍机会,可能就藏在他们今日下的棋子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