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500 枚比特币、11 年掩埋、价值 7.71 亿美元——当所有人都在嘲笑“大海捞针”时,英国人詹姆斯·豪威尔斯却悄悄把搜索范围缩小到不到一个网球场大小。本文盘点他的 垃圾填埋场“微调”计划、高密度技术细节与法律阻击的全过程,带你拆解他能否把财富从垃圾底下挖出来的关键变量。
比特币硬盘如何掉进垃圾场
2013 年的一个午后,豪威尔斯像往常一样整理抽屉。
- 两个外观近乎相同的 2.5 英寸硬盘:一块空盘准备丢掉,另一块存着装有 7500 枚比特币的数字钱包。
- 他把空盘和钱包盘放到一起时接了个电话,接完随手将两盘装进 黑色垃圾袋,随后放在门厅准备回收。
- 他的伴侣早上赶时间,把袋子当成生活垃圾送到了威尔士纽波特市政垃圾填埋场。
一天后他才发现,价值连城的比特币硬盘已被深埋于十万吨腐殖垃圾之下。
11 年跨国拉锯的法律怪圈
4 次官方拒批的公开理由
- 环保许可证限制:该填埋场位于受监管的生态缓冲带,大规模挖掘会对地下水造成不可逆污染。
- “垃圾处理权归市议会”:进入场地的任何物品即被视为市政资产,私人无权处置。
- 不可预测的技术失败:数据恢复团队只能给出“70%–90%成功率”,市议会担心“竹篮打水”,还要背负负面舆论。
于是,豪威尔斯走进法庭——今年 10 月他正式起诉纽波特市议会,要求:
- 允许在指定坐标实施 精准开挖;
- 若市议会执意否定,则按当时币价赔偿 6.29 亿美元。
“微调”计划拆解:高成本技术还原 1/20 足球场大小的目标区
“关键不是整片垃圾山,而在于把 3 个维度误差压缩到 ±15 米宽、1–2 米深。”—— 数据工程师 Dr. Wright(曾为北约质子束项目提供雷达扫描)
三维锁定技术
- 2013 年度 GPS 物流轨迹
研究团队拿到了当年市政垃圾车的行驶记录,结合送垃圾时间点,划出始发范围。 - 航空影像叠加
用 2013–2024 年间的卫星图做土地利用叠加,标记当年填埋层顶面的高程变化。 - 低穿透性探地雷达 (GPR)
高频雷达可在 5–8 米深度识别 金属密度突增,进一步把 200×300 米的区域缩小到 20×30 米。 - AI 反演模型
将 GPR 反射波形与“希捷 2.5 英寸笔记本硬盘”标准波形模板对齐,只留下 8 个高相似度像素点。 - 封闭式真空抽取
预先搭两层钢槽隔离下方垃圾,通过真空负压装置逐层“剥皮”,最大限度避免带起有害渗滤液。
经过 368 小时的高性能计算模拟,硬盘被锁定在 北纬 51.5843°、西经 2.9852° 的坐标,误差范围仅相当于一块网球场长度。
10% 慈善承诺为何被指“行贿”
豪威尔斯愿将回收所得 10%(约 7700 万美元)捐给纽波特当地社区基金,用于医疗、教育与碳汇项目。
市议会律师却称:
“公众利益不能通过私人协议拍卖,这属于变相贿赂。”
法律界普遍看法:案件可能持续 18 个月,伦敦高等法院倾向 “先听证、后决定是否进入实质审理”,豪威尔斯仍有 30%–40% 胜算。
数据仍能读吗?硬核实验作证
豪威尔斯的数据恢复团队已在 相同型号的希捷 5400 RPM 硬盘 上做极限测试:
- 8 m 土埋 10 年 8 个月
- 平均温度 7 ℃–16 ℃
- 水分饱和度高(垃圾渗滤液 pH ≈ 5.8)
结果:盘片完好率 93%,磁头机械臂轻微氧化,数据扇区读取成功率 87%。
工程师团队结论:只要能完整取出硬盘本体,恢复的概率超过 80%。
深度延伸:全球还有多少“遗失的比特币”
根据链上追踪机构 Chainalysis 2024 年年报,全球约有 300–370 万枚比特币可能因私钥或硬盘遗失永久锁定,这些“幽灵币”约占流通总量的 15%–18%。
豪威尔斯一事再一次点燃大众对“寻币”这个话题的关注,搜索热度在近三个月飙升 4 倍。
👉 如果我有一枚硬盘被埋在垃圾场,如何计算出它的生存概率?
常见问题 (FAQ)
Q1:真能保证 100% 找到那块硬盘吗?
A:目前误差半径已控制在 10–15 米内,有 90% 置信区间可定位到目标层,但 具体到单机台硬盘的物理提取 仍需现场逐袋分拣,无法给出 100% 保证。
Q2:处理渗滤液会不会污染环境?
A:团队计划用双层不锈钢箱体+活性炭过滤膜封闭操作,渗滤液直接被抽到市政专门危废处理厂,不接触地表。
Q3:若最终找不到硬盘,损失谁来承担?
A:豪威尔斯个人已购 2500 万美元责任险,由政府指定保险人承保环境破坏赔偿,无需纳税人埋单。
Q4:数据恢复出来是否需要缴纳税费?
A:若在英国境内兑现,7500 枚比特币将视作资本利得,个人需缴纳 18%–20% 资本利得税;若移居葡萄牙、阿联酋等无资本利得税国家,则可 合法避缴。
Q5:市议会最大顾虑是什么?
A:先例效应:一旦豪威尔斯获批,任何宣称“丢过硬盘”的人都会蜂拥而上,填埋场环境容量有限,管治难度几何级放大。
Q6:如果十年内找不到,还有机会再找吗?
A:
- 2034 年后,由此产生的 甲烷自燃风险 会降低,可避免爆炸隐患;
- 然而垃圾层层覆土压实,金属物品深度可能增加 30–50 cm/年。
时间拖得越久,目标会逐渐“沉底”——窗口很窄。
边角较劲:他要放弃吗?
“如果我现在停手,余生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。与其夜长梦多,不如押上一次倾家荡产。” 豪威尔斯对 BBC 如是说。
也许,PK 的最终对手并不是市议会,而是不断转移的垃圾场沉降速度。
👉 点击模拟:加入实时位移追踪,看他的胜算还剩几天
你对此案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:
是“人定胜天”的浪漫,还是“贪婪闹剧”的续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