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块链技术不仅驱动着加密货币,也正在重塑银行、供应链、数字身份等多条赛道。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购买区块链ETF是快速捕捉产业红利、降低个股波动风险的有效方式。以下精选四只在2025年仍具竞争优势的区块链ETF,逐一拆解它们的策略逻辑、费用水平与组合特色,帮助你选出最契合自身需求的那一款。
为什么是区块链ETF?
区块链本质上是“去中心化账本”,交易数据被打包成不可篡改的“区块”,分散存储在全球节点中。相比直接炒作代币,投资现实世界区块链应用场景的“大蓝筹”公司,如IBM、甲骨文、Visa等,更能平滑周期波动。区块链ETF以基金形式打包多家产业链公司,投资者用较低费率即可一键分散布局,兼具流动性与透明性。
关键词:区块链ETF、去中心化、投资组合、分散风险、长期布局
BLOK:主动管理的纯区块链打法
- 基金全称:Amplify Transformational Data Sharing ETF
- 规模:约11亿美元
- 费率:0.70%
策略亮点
BLOK是市场上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区块链ETF之一。基金经理采取主动选股法,部署约70%仓位于直接开发或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司,剩余30%布局与上述公司合作或对其股权投资的“助攻企业”。由于行业迭代快,主动管理可在技术风口切换时迅速调整,避免指数被动跟踪的滞后。
组合特征
- 地域分布:美国企业占比略高于44%,其余分散在东亚、欧洲等区块链应用活跃区。
- 市值权重:中小盘特色明显,重仓股多为高增长潜力的创新企业。
- 历史回报:自2018年成立以来跑赢了同期标普500及其他同类区块链ETF,但波动也更大。
👉 想用0.7%年费撬动中小盘区块链赛道?立即查看交易入口!
BLCN:市值加权、蓝筹集中
- 基金全称:Reality Shares Nasdaq NexGen Economy ETF
- 基准指数:Nasdaq Siren区块链经济指数
- 规模:约3亿美元
- 费率:0.68%
策略亮点
BLCN基于挂牌公司从区块链技术获益的“预期收益评分”来排名并做市值加权,持仓集中在流动性高、现金流稳健的大盘股。对比BLOK,它更像“低波版区块链指数”。
组合特征
- 行业分布:科技、通信、金融三大行业合计超八成。
- 市值风格:大型龙头企业占据绝对权重,降低炒作溢价。
- 历史表现:弹性不及BLOK,但熊市回撤相对更小,适合稳健派。
LEGR:分散化+等权重双重对冲
- 基金全称:First Trust Indxx Innovative Transaction & Process ETF
- 追踪指数:Indxx区块链创新指数
- 规模:约7,500万美元
- 费率:0.65%
策略亮点
LEGR兼具指数化与等权重特色。基金先筛选出深度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公司,再用等权方式赋予每只个股相似权重,降低“巨头天花板”效应。由于等权重再平衡机制,每年会自然“削峰填谷”。
组合特征
- 超地域:一半以上持仓在美国以外,规避单一市场风险。
- 行业细分:最大权重却不是加密货币关卡,而是在链上与链下同时受益的支付及云服务商。
- 业绩基准:长期来看与标普500相当,稳定派可考虑将其作卫星配置。
KOIN:聚焦金融科技而非纯粹区块链
- 基金全称:Capital Link NextGen FinTech ETF
- 基准指数:ATFI全球下一代金融科技指数
- 规模:约2,500万美元
- 费率:0.95%
策略亮点
KOIN打出的旗帜是“金融科技综合解”,区块链只是其中一个考量维度。组合横跨AI风控、数字支付、云计算等多个热点,区块链权重可谓“轻若鸿毛”。在牛市中后期,投资者易质疑其“概念漂移”,导致持续资金流出。
组合特征
- 权重股:微软、亚马逊、PayPal、英特尔……几乎覆盖纳斯达克成长巨擘。
- 单一总部:美国公司占比约65%,对美联储利率政策较敏感。
- 费用争议:0.95%年费率在同类中最高,对于本质是一只“科技+支付”风格基金,并不那么划算。
选购实操:券商、费用与分拆份额
- 主流券商:以上四只ETF均可在国内知名券商或港美股互联网券商一键直购,支持T+0及盘前盘后交易。
- 交易费用:多数平台已取消ETF申购赎回费,但需注意汇率及托管成本。
- 份额管理:申购起点常为1股,部分平台支持零碎股,让千把块也能轻松启动。
👉 0佣金、零碎股交易当前已成为标配?12秒内抢先体验新账户!
常见问题 FAQ
Q1:区块链ETF与比特币现货ETF的区别?
A:区块链ETF买的是公司的业务成长,如IBM、阿里、Robinhood等;比特币现货ETF则直接追踪BTC价格,波动更剧烈且与区块链公司盈利无关。
Q2:主动型ETF真的值得付更高费用吗?
A:在高度前瞻且壁垒变化快的赛道,主动经理可以迅速减仓泡沫资产、加码新兴龙头。从历史净值曲线看,BLOK的主动策略在多次技术升级窗口跑赢同档指数基金。
Q3:费率最低的LEGR是否就是最好的?
A:费率只是挑选指标之一。LEGR等权重设计带来小票上涨时的贝塔放大,也会在小票抽血时期回撤深度增加。需结合风险承受能力、持仓周期综合衡量。
Q4:持有多久能见成效?
A:区块链商业化落地偏长周期,建议以三年为最小观察区间。每半年复核:项目热度放大但业绩兑现未见改善时,可考虑分批止盈。
Q5:能否用基金定投?
A:完全可以。多数券商支持指数基金日/周/月自动扣款,平滑波动的同时享受长期复利。
Q6:区块链监管风险如何对冲?
A:地域、行业双分散是首要策略;其次,可将全球区块链ETF与宽基指数(如标普500)做3:7配比,降低单一政策利空对组合冲击。
结语
2025年的区块链赛道已从纯叙事期步入商业落地期,选择合适ETF是押注下一轮技术渗透的先手棋。BLOK带来高弹性,BLCN主打稳健蓝筹,LEGR强调平均分配,KOIN则更像科技龙头的“加强版”。根据自身风险偏好、目标收益与持有周期搭配布局,才能在“加密震荡”之外享用真正的区块链产业红利。谨记:分散、低成本与长期视角,永远是ETF投资的三板斧。